時移世易,新興市場在過去多年來所面對的眾多問題,如今卻通通發生在西方國家的身上,包括重商主義、政治不穩定、貧富差距加劇等。美國以股份回購和親資本稅收政策推動當前股市走勢,反而抑制了企業投資;同時,歐洲正面對分離主義升溫,以及銀行體系瀕臨崩潰的局面,無暇兼顧其他。至於中國,不論經濟和政治方面,都似乎走進真空。
中國在過去三十年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功,在於該國政府願意與世界接軌,大力推行改革及開放經濟體系,同時接受了新式的社會風格。近年該國銳意推行「一帶一路」大計,旨在建立跨越西部陸路和海路的基建設施,連結歐亞各國,並將數億人帶入全球貿易體系之中。亞洲本是環球貿易活動的中心,而中國則在其中發揮關鍵角色。歷史告訴我們,擁有這種戰略地位的國家,不論在經濟、社會和科學各方面都能受到裨益。
以質素代替數字增長
然而我們從投資組合的回報可見,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正面對不少挑戰。近年中國致力改善貧富懸殊的問題,結果是工資增長領先於企業利潤增長。另外,政府計劃擴大基建和醫療保健等社會保障,某程度上加劇了一些重點行業之間的競爭,導致企業利潤受損。同時,政府也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和潔淨能源的發展,從而提高研究的質素,甚至在一些情況下有能力與西方的科技一較高下,但這帶來了龐大的成本。最後,為了保持社會穩定和諧,一些夕陽行業中的低技術勞工仍然能保住飯碗,反而不利經濟效率及資源分配。儘管面對眾多問題,中國在過去幾年仍保持約6%的經濟增長。
中國的執政者已深明一點,就是追求經濟增長的質素,較純粹追求增長數字更加重要,因此鼓勵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增加股東回報、提升金融機構的信譽,以及走向現代化的市場監管及企業管治。這三十年來的努力,使中國的公民能夠享受更好的生活質素,同時推進經濟持續發展。
上市企業質素參差
面對這種形勢,筆者建議投資者可專注尋找那些更加重視質素、股東回報的中國公司,行業性質及市值反是其次。中國股票市場的光譜非常廣闊,大致可分為香港上市、西方(主要是美國)上市及中國內地上市的企業,由於數目眾多,企業的質素參差,坦白說,平均質素可能比西方國家低得多。
然而,這也反映了一點,就是在芸芸的上市公司之中,有一小部分的優秀企業,正代表着大部分的潛在機會,可望從中國經濟和社會增長中受惠。要發掘出這些公司並非易事,需要經過多重的篩選,才能找出真正的寶石,因此,一個能從事專業分析框架、規模龐大的研究團隊就不可或缺。中國的投資機會肯定是有的,領導世界的經濟力量似乎正在轉向,帶來了不容忽視的潛在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