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對可持續發展日益重視,這個理念不只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也可以應用在投資方面。現時,不少資產管理公司都在投資決策上融入ESG(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即環境、社會、企業管治)理念,成為投資策略的新趨勢。
根據美國可持續及責任投資論壇,2018年在美國的ESG投資資產達12萬億美元,相較之前兩年增長38%。另外,安聯投資一項調查亦指出,ESG投資、另類投資、創新風險承擔方法及顛覆式技術,均被視為是主動型資產管理公司能創造價值的領域。其中,全球有72%的機構計劃於2030年前以ESG標準全面管理資產。由此可見,ESG因素已成為投資者日益關注的焦點,並會將之納入投資流程及策略之中。
那到底為何要將企業的ESG納入投資考慮中呢?這大致可歸納成以下三大原因。
監管壓力推動ESG
第一是來自監管的壓力正推動ESG的實施。以環境為例,自2018年起,歐盟法律要求大型企業披露部分有關營運及如何應對社會和環境挑戰的資料。與此同時,氣候相關金融訊息披露工作小組亦鼓勵企業披露氣候變化對其業務模式帶來的風險。在此情況下,日後某些在應對環境挑戰處理得較差,或其業務對環境有負面影響的企業,或會面臨較大的發展限制,甚至被市場淘汰,漸漸失去投資價值。
第二是過往投資者在分析企業時,都會比較關注企業本身的「硬實力」,如財務狀況和業務範疇等,雖然這些傳統的研究仍然重要,但現時社會責任、知識產權和品牌價值這些「軟實力」也不能忽視,同樣也會影響其股票的價值,而透過分析該公司的ESG表現,就可成為投資參考。
助篩選企業管理風險
最後一點是,無論是對社會或對投資者而言,ESG策略都是一個正面的策略。不注重ESG的公司或者會因為管理不善而有較高的投資風險,例如高層薪酬過高蠶食股東利益、不吸引的員工福祉導致人才流失,又或是未有履行社會責任而令企業形象低落等,這些均會影響企業的未來發展及價值。
當投資者認識到ESG因素,就可藉此篩走具隱患的企業,集中投資具優質管治的公司,達到防範風險及創造更可持續的長期回報之目標。而根據由ESG評級優秀的公司組成的「MSCI KLD 400社會指數」,自1990年成立以來,其過往表現一直優於標普500指數。
雖然,ESG投資策略現時只屬起步階段,但其重要性及認受性正逐步提高。事實上,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資料,不少國家都會要求退休基金公布ESG投資的方法,如澳洲、墨西哥、瑞典、德國及英國等。因此,筆者期望積金局可以更積極地鼓勵強積金供應商,將更多ESG元素納入其基金投資策略中,迎合世界潮流之餘,同時亦透過投資於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為我們帶來持續的退休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