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4月30日

祈連活(John Greenwood) 中國

中國出口光輝日子難復再

2002至2014年期間,環球及亞洲貿易的一大轉變無疑是中國逐漸成為經濟的發動機。這從中國與其他亞洲經濟體的出口對比中便可一目了然。但自2014年起,中國出口增長開始放緩。年出口額近2.5萬億美元,佔環球市場13%的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貨品出口國。不過,縱使中國市場如此之大,其出口亦將很難保持領先並繼續搶佔市場份額,而更可能與環球出口保持一致。事實上,2016年及2017年,中國出口份額已有所下滑。

關鍵問題是中國能否充當經合組織成員國於亞洲早期出口增長中的角色,即為整個亞洲的商品買單。有朝一日,這或許會實現,但現實是,中國43%的進口仍為轉口貿易,餘下57%為本國消費。這意味中國進口總增長將取決於這兩部分的增長。

兩條件讓中國成亞洲引擎

要想成為亞洲經濟體的驅動力,中國需要擁有兩個前設條件。首先,其人均收入及工資成本須增長到一定水平,以令其成為買方而不是賣方市場。因此,其人均收入須超過其他亞洲經濟體。第二,其作為製造大國(對進口原料及零部件進行加工後再出口)的角色須要逐漸轉變,以令進口商品更多用於本國消費而非出口加工。但短期而言,這兩個條件均不大可能實現。

現時,中國進口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國進口原材料及農產品,這主要面向本國銷售。第二部分是中國從亞洲眾多經濟體進口半成品及零部件,對該等商品進行加工後再進行出口。第三部分,亦是中國進口商品中最少的一部分,為供本國使用的奢侈品、機械及資本設備等製成品。作為一個生活水平及勞工成本較許多亞洲競爭對手為低的製造業大國,中國傾向於只進口少數第三類產品,但這情況正悄然轉變。自2015年以來,貿易差額逐漸縮小,但如上文所述,目前中國仍是一個進口轉出口加工國,其角色的轉變相當緩慢。

出口市場份額難回高位

鑑於轉口份額逐漸減少,我們如何看待中國整體出口前景?環球金融危機前,2002至2008年中國錄得顯著出口增長,以美元計年增長率達27%,遠遠超出其他亞洲經濟體。此乃由於在此期間中國本國經濟保持雙位數增長,而且相對其他亞洲經濟體不斷搶佔海外市場份額。

面對環球金融危機導致的貿易額大幅下滑,中國政府於2008年底實施了大規模貨幣及財政刺激計劃──後者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6.5%。相關計劃推動了國內開支及進口的復甦,出口亦有所反彈。然而,在2010年剛剛錄得32%的出口按年增長過後,出口增長便穩步下滑,到2016年第四季增長率已降至-9%。此後,出口增長僅錄得小幅復甦,於2018年第四季按年增至10%。

現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9年已發展經濟體的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為2.0%,略低於2002至2007年2.3%的平均值,但中國的出口增長僅略高於環球金融危機前的三分之一。儘管2002至2008年期間,中國出口迅速搶佔市場份額,但未來幾年恐難以重返從前的高位。

如今,中國及亞洲其他國家面臨的問題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加徵25%的關稅,將對整體經濟活動造成怎樣的影響。這無疑不利於中國對美輸出商品,同樣會損害美國消費者利益,因為其將面臨中國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然而,只要貨幣(及信貸)保持充分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內關鍵部分(消費、投資及政府開支)的總體開支增長受到的影響相對不大──但開支組成部分將明顯由受關稅影響的進口產品轉向其他商品。

祈連活(John Greenwood)

景順

首席經濟師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