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2年10月15日

陳致強 宏觀分析

通脹未攀 風險資產續升

在9月24日的文章中,筆者說過聯儲局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將刺激風險資產上升,相信投資者都留意到近日股市呈強勢。但在享受風險資產上升刺激的同時,大家需繫好安全帶。央行音樂椅遊戲一旦終止,或會樂極生悲。

有投資者擔心QE3會令通脹風險升溫,這或會長遠拖低風險資產投資氣氛。但筆者認為,縱然市場資金增加,但核心通脹風險仍不足懼,故風險資產表現仍有一段蜜月期。

縱有QE3  通脹未升溫

聯儲局出手後,通脹掛鈎債券(Tips)立即上升。但縱觀美國以至全球,核心通脹仍未達危險水平。原因是通脹最主要指標 ─ 貨幣流轉的速度(the velocity for money) ─ 在大部分國家仍然疲弱。一般來說,當通脹預期升溫,市場相信貨幣的購買力將減弱,遂傾向減持貨幣,即貨幣流轉增加。當家庭及企業均減少持有現金,最終會引至更高通脹來臨。

然而,縱觀環球各個工業國家,皆有產能過剩的問題。歐羅區是全球最大的買家,每年向全球諸國買入高達1.7萬億歐羅的貨品及服務。目下歐洲經濟低迷、需求減退,各國的製造業自然受到挑戰,令到產能使用率降低,間接推低貨幣流轉。另一方面,企業存庫仍屬高水平,部分更減價促銷,這不但不會推高通脹,反而或向全球輸出通縮壓力。

因此,在通脹仍沒可能大升,而流動性充裕情況下,資金唯有找出路,追求風險資產,帶動其表現。

但央行音樂椅何時停止、怎樣停止,沒有人能預計。投資者在沉醉於風險資產上升的同時,亦要留意萬一通脹突然抽升,便應重新部署。尤其美國一直希望透過較高的通脹(或預期通脹)將貨幣貶值來減少債務負擔,同時換來經濟(以名義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加快前行。故低通脹的情況不會長久維持。

歐洲需求減 企業庫存增

除歐美外,投資者亦需留意中國經濟情況。市場一直擔心中國經濟面臨硬著陸。筆者認為,中國經濟大體上可軟著陸,但企業則要面對盈利硬著陸的局面。在過去三季,內地非金融行業的盈利均錄得按年下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自3月以來亦錄得負增長,意味企業仍正在消化庫存。另外,中國A股公司的自由現金流惡化,亦與資金的運用效率欠佳、資本開支鬆散有關。

正如上述所言,歐洲需求放緩,庫存量累積,企業惟有減價促銷。過去中國企業拚命地擴張業務,當經濟放慢下來時,企業才驚覺自己擴張過了頭。

另一方面,出口增長也無可避免地大幅放緩。除了是因為外圍經濟不景,也有內部因素 ─ 中國工人的競爭力漸漸被其他新興市場迎頭趕上。

舉個例,在2000年,墨西哥製造業的工資是中國的240%,但到了今天,墨西哥的成本只比中國高出12%。中國勞工成本增加,再加上再運回美國的運費,整體成本或已高於墨西哥。因此在近年,墨西哥已儼如南北美洲的製造業後花園。目前,貿易佔墨西哥GDP的60%,為八十年代以來的三倍,貿易額度更在今年4月刷新高。

出口不再是中國的增長引擎,基建投資及內部消費可否擔當更重要的角色?可惜目前中國的基建投資佔GDP比率已經頗高,若果基建投資進一步坐大,只會令市場更加擔心銀行不良貸款的問題。

出口放緩 內需未趕上

與此同時,消費亦難以一時三刻就填補了當中的空缺,這是因為富人手上擁有全國大部分財富。大眾不敢花太多錢,不是因為他們儲起大部分,而是收入太低之故;相反,有錢人的儲蓄率高,卻是因為他們的錢花不盡,縱使中國富豪拼命地購買海外房地產,但錢仍揮之不盡。

故此,在上述大環境下內地經濟放慢是可以預視的,但這也不一定是壞事,畢竟中國過往幾年的增長實在太快,容易造成資源錯配。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惡化,但筆者相信谷底在望,當下月新任領導人上台,將有新一輪刺激經濟政策出台,經濟或會溫和復蘇。只有實行結構轉型,包括改革金融系統、改善收入不均和轉化經濟發展模式,才能改善中國之未來。

在下一篇文章,筆者將進一步闡釋中國須實行何種改革,並反思其他亞洲國家如印度、印尼的股市,近年何以遠遠跑贏中國。

陳致強

安聯投資

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