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7年1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頒布減稅法案後,經濟學界一直對2018年和2019年進行一項有關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有趣的「對照試驗」。隨着減稅及聯邦預算赤字擴大,財政政策有所放寬,但貨幣政策不是「正常化」就是「收緊」。聯儲局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已逐步加息,並預期於2019年繼續上調聯邦基金利率。或者,如果依賴量化指標而不是利率作為貨幣政策立場的指引,廣義貨幣增長(M2及更廣泛的指標)將嚴重受限,維持於每年約4%。
收緊貨幣政策但放寬財政政策之間的矛盾,不僅對近期經歷10月份大跌後的證券及資產市場的走向十分重要,對經濟增長及通脹走勢而言亦至關重要。
擴大赤字未能明顯促增長
無黨派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或CBO)報告稱,根據2017年12月的《減稅與就業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2018至2027年期間,個體及穿透實體(如合夥企業及S類公司)將錄得約1.125萬億美元的淨利益(即減稅淨額由減少的醫療保健補貼所抵消),同時企業將錄得約3200億美元的利益。CBO估計,法案的實施預計將於未來10年導致國家債務增加2.3萬億美元,計及宏觀經濟反饋效應後約為1.9萬億美元。這些還未計入當前政策基準下預測增加的9.8萬億美元及現有的20萬億美元國債。
與此同時,由於勞動力供應及商業投資增加,2018至2027年期間,相對於CBO基本預測,國內生產總值將平均每年增加0.7%,累計總額為1.895萬億美元。2018至2027年期間的就業率將每年額外增加約0.6%。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國內生產總值數據上升是受惠於財政刺激的初步成效,而不是年度增長率的上升。因此,該等數據對未來10年的經濟影響相對較小。
減稅未有推動通脹
減稅為何並無推動通脹?因為對減稅的研究通常是片面的。倘若削減稅收,納稅人的開支的確會有所上升。需求壓力亦將隨之加大。但我們還必須看政府賬目的另外一面。倘若政府開支持續超出原本計劃,現時就不得不為此增加借貸。這將意味着本來要將資金貸予私人行業的人,眼下要將資金貸予政府。因此,私人行業借款人將會受壓。
因此,為了尋找其他貸款人,私人行業借款人現時不得不支付較高的利息。這將阻止企業投資者──包括有意建造住房及酒店,或購買新機械設備的投資者──借入目前已流向政府的貸款。減稅將推動消費上升及導致私人行業融資減少。當然,倘若政府減稅,同時並無提高向公眾的借款,而是貨幣有所增長,那麼形勢將大為不同。於此情況下,伴隨着減稅的是貨幣加速增長,這將對通脹產生截然不同的作用。
經濟增長結構出現變化
總而言之,針對2018/2019年美國的「對照試驗」,2017年12月減稅對應的是住房及商業開支增加,而不是貨幣增加。只要貨幣政策仍維持高度緊縮(即廣義貨幣增速低企),即使財政或稅收政策有所放寬,結果可能就如上述分析所看到的──即開支或經濟增速均不會持續提升,但結果經濟增長結構將發生變化,消費開支或將加速,投資開支則將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