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資金流出香港的情況明顯,加上美國聯儲局不斷加息,香港利息上升似乎無可避免。對於強積金成員而言,利率上升則可能直接影響保守基金的表現。
一些不希望承擔投資風險的成員,會選擇將資產投放於保守基金。根據強積金條例,每家受託人都必須提供保守基金,因此無論成員參加哪一個計劃,也必然可以選擇投資於保守基金。
利息收入增加
雖然這類基金增值潛力較低,甚至不能抗衡通脹,但成員一般認為它最低限度可以保本,因為保守基金的投資工具只包括港元短期銀行存款及短期債券,而平均投資期不可超過90日。不過成員須注意,保守基金不等同保證基金,扣除收費後保守基金仍然有出現負回報的風險。話雖如此,銀行存款息率上升將有助保守基金的利息收入增加,理應於絕大部分情況下仍能獲取正回報。
不成功不收費
成員可能思忖,若然只等同銀行存款,為何仍要投資於保守基金?首先,基金普遍具備集腋成裘的功能,透過大額存款便可向銀行爭取高於一般客戶的利息。此外,保守基金存在一個「不成功不收費」的模式,即若基金當月的回報低於「訂明儲蓄利率」,基金受託人便不能收取任何行政費用。
訂明儲蓄利率的計算方法,是現時3家發鈔銀行的港幣儲蓄戶口內,12萬元存款的利率水平之平均數。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香港利息一直處於極低水平,自2009年5月下旬開始,訂明儲蓄利率便一直處於0.007%的水平。隨着香港的加息壓力日漸增加,相信訂明儲蓄利率也極可能於今年內跟隨銀行存款息率而上調,相信有助提升保守基金的表現。
表現絕不亮麗
根據積金局的基金表現平台的資料,保守基金雖沒有出現負回報,但回報表現絕不亮麗。截至2018年8月,於32隻成分基金當中,5年累積回報最高只是2.65%,當中超過一半更低於1%,明顯地跑輸其他類別基金,也不足以抵消通脹。
強積金制度的安排令部分不認識或不喜歡投資的成員也必須進行投資,而為了持盈保泰,避免損失,保守基金一直有不少捧場客。即使DIS實施後,過往「被動地」投資於保守基金的資金將被轉移至DIS基金,截至2018年6月30日,保守基金仍佔強積金整體資產的比重的10%,僅次於股票基金及混合資產基金。
若成員臨近退休,或即將把累算權益轉換成現金,保守基金或許是一個選擇;但如果離退休仍有一段時間,並考慮在退休後利用部分或更多資產繼續進行投資,保守基金將導致投資組合同時損失增值潛力及購買力,成員應檢視該投資部署是否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