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美國的貿易衝突持續升級,美國繼7月6日對34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稅後,又宣布將對另外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最快9月實施,中美貿易戰憂慮繼續成為近期市場中的主旋律。
目前而言,我們認為雙方全面爆發貿易戰的可能性仍然相當低,惟若演變成緩慢但持續的針鋒相對局面,對市場的損害是毋庸置疑的。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作為中國擴張其區內供應鏈的關鍵部分,亞洲出口企業將會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
除貿易憂慮之外,亞洲股市今年以來亦受到不少的制肘,導致區內股市在經歷了2017年的強勁升市後,今年表現相對來說是乏善可陳。
宏觀利好因素改變
其中,宏觀經濟環境的轉變是重要因素,亞洲過去幾年曾處於環球經濟同步增長、低利率和流動性充裕的黃金時期,但經濟數據顯示環球增長走向已有所改變,特別是歐洲經濟增長放緩,而且不少國家的中央銀行開始加息和收緊流動性,令原本是助力的宏觀因素變為負面。
舉例來說,美滙指數自4月中起明顯上揚,強美元為新興市場特別是東南亞地區帶來不少壓力;另外,布蘭特原油價格今年以來大幅上升,高油價固然令部分亞洲產油國受惠,但區內其他較大市場如南韓和印度是石油淨進口國,因此亦受累於高油價所帶來的成本壓力。
不過,儘管亞洲股市表現相對疲弱,其實區內基本面依然相當不錯,現時市場預計亞洲(日本除外)今明兩年的企業盈利增速分別為13%和12%,其中,中國作為區內規模最大的股票市場,2018年企業盈利表現依然強勁,預計增幅高達23%。
中產崛起支撐內需
我們相信在良好基本面的支持下,特別是中國經濟維持穩健和盈利能力不俗,亞洲股市接下來有力回升,而亞股的焦點投資機會,應該會逐漸轉移至內需消費故事,因為亞洲區內市場各有自身經濟優勢,中產階層亦正在崛起當中,為內需市場奠定重要基礎。
以中國為例,現時消費支出貢獻了約70%的GDP增長,中國經濟內亦有不同種類的消費市場可以留意。在眾多中國的一線和二線城市當中,我們發現高端消費增長持續,但低端消費亦正在崛起。
看好教育健護板塊
愈來愈多人正處於財富累積的初期階段,對白色家電和必需消費品的開支日益攀升,造就不少投資機會;我們亦看好中國市場的教育和健康護理板塊,主要是受惠於中產階層正在增加對下一代年輕人,以及是上一代老年人的開支。
至於亞洲其他市場方面,印度與印尼的銀行板塊有不少吸引的個股選擇,皆可受惠於區內利率上升所帶來的利潤率擴張,其中,印度的消費故事與中國相若,印尼的高端消費亦相當強勁,其股市目前估值已頗為吸引,值得投資者關注。
總括而言,環球現時仍有不少不明朗因素環繞,但亞洲市場的基本面仍然相當穩健,企業盈利增長不俗,加上受外圍因素影響較小的內需消費崛起,亞洲股市有相當豐富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