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每月或每季都要與不同的賬單作戰,例如水、電、煤、寬頻上網、手機上台月費、信用卡結欠等,每張賬單都有不同的截數日,要逐一處理真的頗為費時,幸好有了自動轉賬,填一次表格或設定,所有賬單從此自動「找數」,節省了不少時間。
這讓筆者想到,強積金計劃也是以自動轉賬的形式進行供款。打工仔只需在入職後填寫一次由僱主所選定的強積金計劃供款表格,揀選心儀的成分基金及投資比重,隨後每月就交由僱主代勞行政事宜,僱主會從打工仔的人工中扣起5%及撥出相應的5%資金,並將供款一併存入現職強積金供款賬戶,至於打工仔則只需定期檢查僱主是否如期供款。
不過,如果成員曾透過僱員自選安排(俗稱「MPF半自由行」)轉移權益,就不要以為填一次表格便「一勞永逸」,因為「MPF半自由行」並非以自動轉賬的形式運作,需要成員每年對強積金服務供應商作出轉移指示的。
每年需發出安排指示
首先,大家需知道在現行「強積金半自由行」的規定下,打工仔雖然可以自行選擇強積金服務供應商,但卻只容許轉移現職賬戶中的僱員供款部分的累算權益(供款及投資回報),至於未來的供款部分仍是投資於現職的強積金計劃中,僱主是不會自動轉移到打工仔自選的強積金計劃的。
另外,有些成員以為遞交了第一次權益轉移表格後,往後每年供應商就會替自動自覺將成員現職供款賬戶內的僱員權益部分轉移,但其實強積金供應商在收到成員的指示後,才可以安排轉移權益的。因此,假如打工仔立定決心要將僱員供款的累算權益轉移到自選強積金計劃,就記得每年都要向相關供應商遞交一份轉移表格。
轉移累算權益涉風險
此外,雖然成員擁有行使「MPF半自由行」的權利,但也不應該「為轉而轉」,因為轉移權益涉及投資風險,必須三思才作決定。在轉移累算權益的過程中,涉及了兩間強積金服務供應商的行政程序及基金買賣手續,一般需時約二至三個星期,在此期間會出現「投資真空期」,基金價格可能因市場波動而出現變化,隨時會「低賣高買」,造成虧損。另外,假如打工仔在現職強積金計劃中有投資保證基金,那就要留意轉移權益會否違反某些保證條款,例如鎖定期,以免成員不能取得有關保證的回報。
其實,打工仔主動地關心強積金及選擇一個更適合自己的計劃,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但成員在作出任何轉移決定,一定要深思熟慮才行動。同時,成員在第一次轉移後,記得隨後每年都要持之以恒地填寫一次表格,將現職公司的僱員供款部分轉移至自己所選擇的強積金計劃,切勿將賬戶束之高閣,以免令「MPF半自由行」失去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