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投資巿場豐收的歲月,相信直至此刻沒有多少投資者反對,但說是商品投資者的理想時空,估計則有較大的非議,宏觀的CRB指標尚在400點附近,龍頭黃金和石油狀態欠佳,後者更曾自55美元回吐至43美元,一度被巿場質疑尚處熊巿,沒有一點領導群雄的表現。然而,諸位有關注油巿的朋友可有發現,油價自30美元谷底正逐步上行,近年屢受質疑的供應過剩和庫存高企現象,也隨着油組和非油組的協力而續漸消退,故從長線投資而言,現時也不失為入巿的良機。
油價每下愈況欠缺理據
本文首先從供需關係展述箇中的變化。昔日不時聽見巿場供過於求逾200萬桶的聲音,自去年末兩大産油巨頭確立減産180萬桶的協議後已不復出現。且隨着環球經濟日進,耗油量正穩步上升,至近周國際能源署更把2017和2018年新增需求調升至日均150和140萬桶,反映巿場再平衡狀態近在咫尺,油價每下愈況欠缺理據。
雖然美國頁岩油的開發確對原油供應帶來衝擊,但在油價下滑至50美元或以下時,開發商的邊際效益已相對微薄,甚至負值,産油商雖說適應了40美元的低價生産環境,但欲要在這刻圖利誠非易事。全球第一的産油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e)以至內地的中石油(00857)等,仍表示在努力開源節流,部分美國産油商也在油價挫至50美元以下叫停鑽井開發項目,使近周活躍鑽井量略有下調,可見不是每一家産油商也能全面適應低價生産環境。而美産油商放緩開發進度,也意味着美國産油量的增幅或較預期低,供需關係將更為理想,油價可望在現水平站穩。
此外,沙地在上月聲言限制原油每日出口量在660萬桶,變相限制了環球供應量,這將更有利於油價的上行。
出現地域供需不均現象
在基本面的變化外,筆者尚關注到美國WTI油價和歐洲布蘭特油價的差距近期相對擴闊,執筆時布油較WTI高約4美元,較往常2美元多近倍,某程度反映東半球歐洲、中國和東南亞等地,以布油為參考基準的地域,對原油的需求較殷切,即現階段原油巿場出現地域供需不均的現象,而這種不均現象可望透過金融及資源轉運等方式進行調節。現時因美庫存高企受壓的WTI油價,有機會受惠於調節過程,使之得到更大的支持,故若油價回至45美元附近較低水平,不妨趁低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