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政府強調「美國優先」,中國則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兩大經濟強國的方向似乎各異。特朗普上任後,隨即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部分人因此認為中國可以乘虛而入。
中國的經濟增長料將難重返歷史高峰,不過,由投資主導的高速增長過渡至消費主導的增長,象徵中國具備一定實力,這亦是中國需要的經濟再平衡。勞工市場已經轉趨穩定,同時,通縮風險有所減退。
看淡商品行業前景
目前,困擾着中國經濟的,要數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累積的大量信貸。
這種信貸急速擴張或許是近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然而卻犧牲了往後的回報,不少行業已有產能過剩的跡象。若要保持經濟動力,有賴理順金融業,這意味着當局需要放棄支持無利可圖的國有企業,因為這令與之競爭的私有企業難以賺取理想回報。
自去年1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以來,環球股市有所反彈,主要由能源、商品和建築股帶動,因市場預計中美兩國提高基建開支,似有望利好這類股份。
然而,我們對該等行業的增長前景不甚樂觀。當局打壓房地產投機活動,導致建築業增長放緩,拖低市場對鋼鐵及其所需原材料(鐵礦石和煤炭)的需求。另外,2016年有利的稅務變動帶來的刺激作用退卻後,汽車銷售亦開始回軟,從而令鋼鐵需求進一步大幅下降。
中國企業應對貿易戰
不少中國公司擔心爆發貿易戰。投資者曾期盼特朗普一改競選時的言論,換上較為溫和的措辭,但這個憧憬旋即落空。
一旦爆發貿易戰,中國、美國乃至世界其他地區均會蒙受其害。由於全球供應鏈環環緊扣,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不再純粹是廉價元件的產地,多了高增值生產活動,故此,企業無法在不致於令業務出現大規模受阻的情況下,將生產基地搬到美國。
話雖如此,多間中國公司已着手準備迎接不一樣的未來,在美國選址,以便容納至少部分製造業務。部分中資製造商已在中國境外興建廠房,當中包括汽車及工業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03606),以及服裝生產商申洲國際(02313)。福耀去年在俄亥俄州Moraine市興建一間汽車玻璃廠,以便迎合福特(Ford)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等客戶的需求。申洲國際為Nike、Adidas和Puma等品牌代工生產高端織料和運動服,其產品質素之高,令潛在對手極難加入競爭與之一較高下,該公司已經擴充在東南亞的產能,亦增大對自動化生產的投資,設法進一步提升效益。
食品企業迎需求挑戰
俗語有云: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是民眾的天,相關行業對投資者來說亦是一大樂土。
市場對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維他命水、花生奶和能量飲料的生產商有望從中受惠。如今消費者日益留意食物標籤,所以包裝對生產商來說變得更為重要。加上中國人愈來愈願意嘗試不同種類的菜餚,對多元化口味的要求增加。中國的消費者正在蛻變,食品行業中部分能夠迎合消費者需求轉變的公司,其投資潛力亦不容小覷。
儘管中國經濟放緩、地緣政治風險升溫,憑藉從下而上的選股策略,由企業層面着手,仍能發掘不少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