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人民幣中間價總共下跌了超過4330點子,離岸及在岸人民幣兌美元都錄得連續3年下跌,以幅度計算去年下跌最為顯著。【圖1】
人民幣於去年經歷了3次調整,第一次是在1月份,內地A股大幅下跌近26%,而於股價下跌初期,人民幣滙價亦見回落,但幅度不算嚴重,1月4日至7日4個工作天內下跌了3.19%,隨後回升近4.7%,完全抵消了此前的跌幅。隨後公布的1月份外滙儲備結餘較2015年12月減少近994億美元,市場估計人民銀行動用減少外儲以穩定滙價。
第二次顯著調整是在英國退歐公投結果之後,市場憂慮英國退出歐盟會造成歐羅區分裂,投資環境由此變差。當時美滙下跌了3.96%,而其他貨幣亦出現顯著跌幅,人民幣亦不例外,但當時離岸人民幣只下跌了1.44%,即約240點子左右,下跌幅度明顯較其他貨幣為少。隨後人民幣表現平穩,波動幅度亦隨之減少,至9月時只有少於0.88%的波幅。
入籃為開始急跌之時
去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獲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市場原先期待這將有助擴大全球對人民幣的需求,令人民幣的滙價趨穩甚至回升。但可惜的是,正式「入籃」卻是人民幣開始急速下跌之時。離岸人民幣由去年10月至年底下跌的幅度共達3193點子即4.8%,佔全年上下波動幅度的56.6%。
人幣滙率機制市場化
另一方面,内地銳意改革人民幣於國際市場的地位,人民幣滙率機制也在2016年進一步市場化。去年年底,中國外滙交易中心(CFETS)宣布,人民幣貨幣籃子新增11種新興市場貨幣至24種,以增加人民幣滙率的廣泛程度。當中美元在CFETS籃子的權重由原有的26.4%下調至22.4%,加上新興市場貨幣比重明顯提升,意味着人民幣的波動性有可能較以往明顯增加,市場解讀為這是回應逐步擴大交易區間的一個必要階段,預期波動幅度擴大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然過程。
外滙儲備影響穩定性
然而於人民幣逐步邁向全面自由流動的大前提下,其穩定性將受外滙儲備直接影響。雖然中國仍然是全球擁有最龐大外滙儲備的國家,但根據彭博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11月為止,中國的外滙儲備蒸發了近2780億美元。【圖2】雖然下降的比例較2015年有所減少,但已是連續第二年出現下跌,並至現水平約3.05萬億美元,市場預期外儲將不可避免地繼續萎縮,但相信幅度將可能較2016年為少。市場上開始有聲音指内地應該以穩住外滙儲備作為首要目標,亦因如此,市場推測内地可能會再次動用減少存款準備金及減息的手法以穩定經濟,從而減少對使用外儲應對滙率變化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