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11月10日

葉浩文 ETF

Smart Beta ETF助港ETF發展

東京上海ETF交投量超香港

近年東京及上海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交投量已超越香港,而韓國、日本及台灣均推出新的ETF產品迎合市場需求。雖然香港政府希望將香港定位為ETF上市集資服務中心,但卻缺乏相關措施去維持香港在這方面的競爭力。有見及此,香港金融發展局最近亦發表報告,就ETF市場發展提出建議,以免香港落後同儕。報告提出十一項建議,筆者認為其中兩項建議——改善ETF的投資者教育工作及研發新的基準指數——對香港ETF市場發展將有莫大幫助。

港ETF交投量集中在5隻

現在香港的ETF交投量集中在5隻追蹤傳統指數回報的ETF。單在過去3個月,它們的平均交投量便佔總ETF交投量約97%,而其餘大部分ETF成交疏落。就連在美國市場大受歡迎的創新型產品如Smart Beta ETF,在香港亦未見普及。Smart Beta ETF又稱「聰明啤打ETF」或「另類權重ETF」,以追蹤不按市值選股的新型指數為原則,不一定以流通市值作權重,而會考慮特定因素如估值、息率及價值等因素,因此有機會跑贏傳統指數。作為另類投資產品,Smart Beta ETF在美國頗為流行,目前共有494隻,佔美國上市ETF的27%,這等產品覆蓋不同市場及投資主題。反觀香港,現時只有15隻Smart Beta ETF在港上市,而它們過去3個月的平均交投量合共只有55萬港元,僅及上述頭5大成交ETF交投量的0.05%。筆者認為,造成這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投資者對ETF及Smart Beta ETF的認識不足所致。從外國的經驗來看,Smart Beta ETF絕對有龐大潛力推動整體ETF市場發展。為了推動市場進步,香港實在有必要加強有關於ETF及Smart Beta ETF的投資者教育工作。

港環境不足以鼓勵ETF發展

事實上,現時香港的環境的確不足以鼓勵ETF市場發展。在美國,當地的ETF發行商往往會獨立建立新型基準指數,而香港則相對保守, ETF發行商多選擇與指數公司合作研發基準指數。由於香港監管當局往往對非傳統的ETF(例如Smart Beta ETF)較為審慎,增添審批上的困難,因此指數公司亦沒有太大誘因參與合作。而由於新基準指數數目有限,這樣一來便直接影響ETF發行商發展新型ETF。事實上,如果香港ETF發行商獨立研發指數,便可為ETF市場提供更多本土發展,同時亦有助增加競爭力。當更多創新投資概念的新基準指數被研發,ETF發行商便可以推出更多元化的產品,讓投資者有更多的選擇。此外,由於競爭增加,指數公司所收取的費用亦有望調低,令ETF發行商有更大空間下調ETF管理費,直接惠及投資者,讓香港建立一個更成熟健全的ETF市場。

金融監管機構以投資者風險及整體社會利益為優先考慮,故在審批非傳統的ETF和指數研發方面,態度相對審慎可以理解。事實上,研發指數亦必須重視獨立性,不偏不倚地反映市場現況。為了確保ETF發行商自行研發指數時具備獨立性和中立性,筆者建議香港可參考美國的做法,在保障投資者利益之餘,亦有助加快推動創新指數及ETF產品的發展。隨着香港金融發展局提出相關建議,希望當局可考慮加強投資者的ETF教育,同時鼓勵ETF發行商研發新的基準指數,以此鞏固香港作為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葉浩文

惠理

ETF業務拓展高級副總裁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