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9月29日

王良享 宏觀分析

貨幣戰場風起雲湧

美國聯儲局9月份議息後不加息,耶倫在會後記者會中說明不加息的原因,是環球經濟與金融形勢轉差,以及美國金融市場環境「收緊」所致。耶倫特別提出強美元是拖低增長與通脹的元凶,美滙指數曾經作出反應而下跌至94.06的三周低位。但隨後聯儲局中鷹派大反擊,聖路易斯聯儲銀行總裁布拉德、三藩市聯儲銀行總裁威廉斯及里士滿聯儲銀行總裁拉克,均公開表示不加息是錯誤決定。美國國內輿論開始比較傾向今年內必須加息,甚至有基金經理指出,美國不加息他們就不買股。當市場消化了聯儲局並非無限期延後加息的情況下,美滙指數反彈2.6%至96.5的水平。

美國實際已退出戰場

美國不加息後,騰出一段時間給予環球央行作反應。由於油價下跌的滯後影響,挪威央行減息0.25%至0.75%,出口持續疲弱令台灣央行減息0.125%至1.75%,在烏克蘭貨幣Hryvnia沒有進一步貶值之下,當地央行亦減息5%至22%。

美國於2009年推出量寬,被認為是貨幣戰爭的始作俑者。2008年7月貿易加權美滙指數為95,金融海嘯引起美元避險需求及推高美國短期利率,美滙指數在半年內上升21%至115水平,量寬開始後美滙指數輾轉回落至94水平,2011年美國國債信貸評級遭標普下調後,市場發覺美元再無沽家,美滙指數見底回升,至今升幅達27%。2013年中,聯儲局前主席貝南奇宣布退市將臨,亦代表美國實際上已退出貨幣戰。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掘起,及歐洲央行轉呔支持量寬,卻令貨幣戰爭延續,甚至加劇。

亞洲央行善打貨幣戰

打貨幣戰,亞洲央行並非新手,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令亞洲國家意識到,外滙儲備的重要性,因此在經濟復甦,出口反彈的往後10年,亞洲央行都時常於市場干預沽本幣,買外幣(美元為主),壓抑本幣滙價升幅,亞洲國家總外滙儲備現佔全球的62.2%。雖然大部分亞洲國家都有較高經常賬盈餘,但因為央行活躍的管理,亞洲貨幣兌美元的水平大多保持低水平,與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前水平比較,兌美元,韓圜、新台幣、新加坡元、馬來西亞林吉特、菲律賓披索、泰銖的滙價,分別下跌30%、10%、3%、50%、44%及28%,擁有雙赤字的印度及印尼,其貨幣印度盧比與印尼盾滙價,更大跌80%以上。

亞洲國家滙價持續低企,本應引起美國的反感,但基於亞洲央行收集到外幣後,大多投資於美國國債當中,這個貨幣循環的方式已是常態,美國貿易赤字換取各國金融投資,各善勝場,大家都是贏家。

亞幣貶值壓力各異

美元強勢持續,亞洲貨幣繼續走弱是自然趨勢,在未來半年一般亞洲貨幣兌美元可能仍有2%至3%的跌幅。資源出口國馬來西亞的林吉特,及雙赤國家印尼的盧比與印尼盾貶值壓力最大,泰國的政局不穩與通縮威脅令泰銖有中度貶值壓力,經常賬盈餘佔GDP比例甚高的新加坡、台灣及南韓,其貨幣滙價壓力較少,菲律賓增長可維持6%左右,經常賬盈餘達GDP的5%,減低披索的貶值壓力。

歐日加大量寬機會高

日本與歐羅區參加貨幣戰日子頗淺,日本在安倍當政後於2013年才刻意量寬,歐洲央行則於今年3月才作不沖銷的買債量寬。若以一籃子貨幣(美元、歐羅及日圓)計算,德國及日本自2013年至今的出口分別上升20%及持平,從2011年至今,德國的平均出口增長年率為4.5%,日本則為負2.2%。日圓兌美元滙價下跌38%似乎毫無幫助。

美國議息前,歐洲央行已率先宣布參與貨幣戰的態度不變,歐洲通脹雖然似已見底,但央行似乎並不滿意,最近德國公布的批發物價指數仍按年下跌1.7%,歐羅區國債孳息率又大幅反彈,令歐洲央行隨時有加大量寬的可能性。日本通脹率(食品與能源以外)雖然維持0.6%以上,但與央行2016年的2%目標仍有一大段距離。上周四,安倍宣稱致力提高GDP目標至600萬億日圓,並有信心不會重陷通縮,提高日本央行於10月底加大量寬的可能性。因此歐羅與日圓滙價年內仍會趨弱。

王良享

臻享顧問

董事總經理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