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投資表現可升可跌,強積金投資一樣,升跌經常被拿來作比較。筆者不時聽到打工仔對強積金表現有所微言,例如「平均回報追不上通脹」、「表現跑輸恒生指數」等。不過,若參考絕對回報的話,強積金累計普遍錄得正回報,即是打工仔資產受損的情況並不多。
現時可供成員選擇的基金眾多,單是基金分類已超過20種,涵蓋資產及風險水平各有不同,因此以強積金整體平均表現一概而論,顯然有所缺失。例如股票基金可投資不同地區市場,涉及風險因素亦各異,因此不能單純看總回報作定論。截至今年7月底,恒生數指5年年率化回報為3.2%,而亞太區(日本除外)的年率化回報則為2.4%,美國股票基金同期上升13.8%。假設投資的基金在同期錄得10%回報,該如何判斷基金表現屬優屬劣?
應與同類基金比較
要衡量基金的投資表現,除了參考其絕對回報值之外,相對表現亦可反映基金與同儕的強弱。因此部分投資者會以同類基金的回報作比較,或者和基準指標(Benchmark)作比較;若基金回報高於基準指數為之「跑贏」,反之則屬「跑輸」。要注意的是,在比較時應選擇合適的Benchmark,才可得出有意義的結果。
例如一些打工仔將強積金基金表現與恒生指數表現比較,但部分強積金(如貨幣市場基金)屬低風險基金,表現自然不能與投資股票的組合表現相提並論。
強積金指數作客觀基準
怎樣的基準最適合與強積金表現比較?市場上有為強積金而制訂的基準指數,如富時強積金指數系列作為參考指數,按不同資產類別制定,以助計劃成員了解所投資的強積金相對表現優劣。
另外,積金局為強積金基金設定不少額外投資限制,包括須投資特定交易所、所持債券須符合評級要求、為至少30%資產進行港元對沖等。因此即使由同一指數供應商編制的指數,應用於零售基金指數與強積金指數的表現亦可能有差別,比較強積金表現時應要注意。證監會現時沒有規定受託人必須公開基準指數資料,而基金報表上亦較少披露相關基準指數,故打工仔利用基準指數比較強積金表現的渠道較少。
現時強積金成員如沒有在強積金計劃下選擇基金,他們的供款便會按照有關計劃的預設安排進行投資。不過,不同計劃有不同的預設安排,其風險水平及投資回報亦有差異。
預設投資策略細節未落實
近年政府和積金局建議劃一所有強積金計劃的預設投資策略。預設投資策略的具體細節仍在討論當中,筆者不在此多花篇幅。該政策的目標是簡化成員作投資決定的程序,為不懂、不願意或沒時間作出投資選擇的成員,提供一個較為適合退休儲蓄的投資模式。當然,如其他成員認為預設投資策略符合他們的投資目標,亦可揀選投資於該基金。基準指標及相對表現可作為檢視及選擇強積金的其中一項參考,但更重要的,是投資者應按照個人投資目標選擇合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