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6月17日

謝佩蘭 保險

醫療通脹飆 檢視保障是否足

通脹上升、百物騰貴,在職人士的加薪幅度未必追得上通脹,與此同時,醫療費用亦都水漲船高,普羅大眾如何應付?

醫療新技術更昂貴

大家都知健康無價,但不論如何注意健康,都不可能百毒不侵。若不幸患病,衣食住行都可以節省,醫療費用卻必不可慳,所以完善的醫療保障至為重要。然而,醫療通脹近年升幅驚人,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消費物價指數組2014年8月的公布,以 2007年消費物價指數計算,2014年藥物及醫療服務物價指數的累計升幅分別高達37%及24%。醫療收費升勢強勁,大家又是否有足夠經濟能力應付?

醫療技術日新月異,新技術雖然提供較佳治療,費用卻一般比舊有的昂貴。先進的醫療技術如微創手術、癌病的新藥治療等,有助改善病情,不過收費往往較高。例如若不幸患上本港癌症第一號殺手肺癌,總醫療開支便高達120萬港元。

公營服務供不應求

想選擇較相宜的服務收費轉到公立醫院求醫?公立醫療服務長期供不應求,人口與病床比例失衡,根據醫院管理局2013-2014年報,每1000人只有3.8張病床。新症輪候時間亦十分冗長,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可長達3年。公立醫療設施不敷應用,市民迫不得已使用費用較昂貴的私營醫療設施。不過, 2015年私營醫院的私家及半私家病床收費,與5年前比較平均升幅超過20%,個別情況更高達63%,病人及其家屬的醫療負擔只會日益沉重。人口老化問題亦加重醫療服務的壓力,相信市民對公私營醫療設施的需求有增無減。香港市民的醫療保障缺口實在令人憂慮。

面對以上種種問題,大家實在有需要檢視醫療保險的保障額是否能應付實際所需,按照個人的經濟能力、健康和家庭狀況等因素,為自己及家人盡早安排周全的醫療保障。或許有在職人士會認為,目前已擁有公司提供的團體醫療保障,未必需要額外購買醫療計劃;這想法是錯誤的。下一期我會為大家更深入分享這方面建議。此外,即使你已購買個人醫療計劃,定期檢視有關保障能否追得上醫療通脹實在非常重要,能夠應付醫療保障的缺口,方可令你和家人安枕無憂。

謝佩蘭

友邦

香港及澳門企業業務、策略及財富管理總經理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