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3年9月25日

譚慧敏 中國

中國經濟還看習李改革路向

中秋假期過後,中國投資者繼續迎接利好數據。滙豐本周公布中國9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初值升至51.2,見半年高位;在指數各組成部分中,新出口訂單與上月比較更是6個月以來首次達到擴張水平,是本月指數創新高的主要推動力。

雖然近月中國數據持續亮麗,而筆者早前亦曾在本欄提到,中國應已擺脫「硬著陸」的憂慮。但無可否認的是,中國經濟增長仍被結構性問題所拖累,因此投資者亦不應預期,中國經濟在未來數年會再度出現高增長。

這當中有兩個重要論據。第一,中國正面對的一個根本問題,就是勞動力下降。自70年代後期中國開始實施「一孩政策」以來,當地人口受到嚴格管制,令勞動力難有進一步增長。正因如此,近月內地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透露,中央有可能最快在今年底放寬「一孩政策」,並可能倡議在2015年全面開放二胎政策,為未來勞動力注入生力軍。

第二,隨著近年中國經濟崛起,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本地生產總值增長亦難免下降。近幾十年來,許多新興國家都出現同樣趨勢,即隨著人均收入增加,國民開始增加對健康護理、教育及零售服務等勞工密集型服務的消費,生產力增長自然會下降。前車可鑑,相信中國經濟亦將進入這個階段。

如果中國政府嘗試繼續透過刺激措施,以維持不可持續的高增長率,亦可能會導致更多的過剩產能及中國工資水平大幅上漲,繼而削弱經濟的長遠增長潛力。所以,當局未來的挑戰是改善國內增長平衡。可幸的是,中國通脹水平持續受控,為當局推出結構性改革留有空間。8月份通脹按年升2.6%,連續8個月低於當局將通脹控制在3.5%以下的目標。

自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任以來,當局要實現「重質不重速」的長線經濟增長的立場更加明顯,從當局果斷打壓「影子銀行」業務、嚴控官員濫用公帑消費等舉措可見一斑。而尚有不足兩個月即舉行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更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核心議題,亦反映習李實行改革的堅定決心。

宏觀而言,雖然中國經濟增長短期內仍將出現整固,但只要領導層能夠務實地作出調整,減低經濟增長速度,中國應能繼續對環球經濟增長帶來一定支持;同時,現時中國股市估值吸引,一旦盈利動力進一步復蘇,前景更可看高一線。我們繼續觀望中國領導層的改革方向, 會否為中國經濟帶來一番新景象。

譚慧敏

摩根資產管理

市場策略師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