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3月12日

Morningstar ETF

實用的趨勢追蹤(一)

當我加入了ETF團隊不久後,同事Tim Strauts給我看了一個簡單追蹤趨勢策略(trend-following strategy)的回溯測試。測試是這樣的:在每個月底比較資產價格是否高於其過去10個月底價格的移動平均線,是的話,繼續持有資產;不是的話,套現。我認為這是個愚蠢的策略,因為我並不相信技術策略和捕捉市場時機是有效的。

為了證明結果只是偶然的,我幾乎就我手上可得的所有資產回報數據都進行了上述的追蹤趨勢測試──黃金、商品、新興市場股票、已發展市場股票、美國行業股票、貨幣、高收益債券、投資級別債券及國債等等。出乎我的意料,在多種測試條件下(無論是6至18 個月回報、6至18個月的移動平均線,甚至其他奇怪的變數),幾乎每一類資產的長期風險調整收益都有改善。我花盡氣力嘗試推翻一種見解,結果卻失敗了,繼而成了這見解的信徒。這經驗讓我體會到獨立思考的價值。

學術界有不少關於追蹤趨勢的優秀論文。不過,本文目的並非要證明追蹤趨勢有效,而是要向讀者展示如何實踐策略。大部分投資者都喜歡捕捉市場時機,如果你也打算這樣做,請以較可行的方式去做。

圖1顯示以簡單追蹤趨勢策略投資1美元於美國股市的通脹調整後增長。我捫會比較每個月底的指數回報是否高於過去12個月的平均,是的話就買股票,否則就買國債。y軸採用了對數(logarithmic)標度,因此每個刻度表示相同的百份比變化。我使用的美國股市和國債回報來自French Data Library,數據涵蓋1926年6月底至2014年12月底,而由於策略涉及計算移動平均線,故數據由1927年5月底開始。採取此策略能使投資者避開經濟大蕭條中最壞的時刻、1937年至1938年的經濟衰退、1973年至1974年的大崩盤、科網泡沫爆破及金融海嘯等,所得的絕對回報亦會較高。

撇開稅項和交易成本,這裏還有一個小問題:你會跑輸大市數十年。採用追蹤趨勢像購買災難保險,大多數時候會拖累回報,但會在百年一遇的情況為你帶來莫大好處。

圖2比較追蹤趨勢策略累積財富與市場累積財富的關係(將前者除以後者)。綠線上行代表策略跑贏大市,綠線下行代表策略跑輸大市。圖中4個頂峰應對美國市場的4大市場恐慌時刻。而科網泡沫爆破時綠線下行,情況較不尋常。在1940年至1972年以及1975年至2000年期間,綠線持續下行。採用這策略的基金經理大概早在策略見成效以前已遭解僱。在1980年代,這類捕捉市場時機的基金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卻沒有多少能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牛市倖存下來。

金融危機發生後,投資者紛紛放棄追蹤趨勢策略。然而這是短視的。歷史顯示追蹤趨勢策略在市場大崩盤後數年(甚至數十年)嚴重落後大市的情況非常普遍。當你視追蹤趨勢策略為風險控制而非追求回報的方法,你可能會較易接受當中衍生的追蹤誤差。因此,更合邏輯的做法是將策略與股債平衡的投資組合比較,而非單純與股市比較。

圖3顯示的仍是追蹤趨勢策略與市場的累積財富相對關係,但將之前提及的「策略」與「市場」的結構作出調整:投資者以投資於中期國債(由Ibbotson Associates的中期政府債券指數(Ibbotson Associates Intermediate-Term Government Bond Index)代表)取代套現;而這裏的「市場」是一個每月重新調整的靜態75-25股債投資組合為基準。值得留意的是,策略只有在80年代至90年代的大牛市中跑輸市場。

在本文的第2部分,我們會嘗試分析追蹤趨勢策略有效的原因。

 

作者Samuel Lee為Morningstar被動式策略研究策略師兼Morningstar ETFInvestor編輯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