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建造業及運輸業推出輸入勞工計劃,配額上限為2萬,其中建造業佔1.2萬個,運輸業界佔8000個,當中航空業佔6300個,公共小巴及客車業佔1700個。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隨着本港人口老化,香港出現結構性勞動人口縮減的問題,特別是建造業及運輸業均有人口短缺問題,強調政府會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稱,建造業和運輸業輸入外勞的計劃優先考慮公營工程項目,包括基建、公營房屋、造地、機場工程、醫院鐵路等,政府亦會考慮特殊情況下讓私營項目申請,但必須證明引入的勞工在香港非常短缺,因此相信私營項目並不會使用很多配額。
她續稱,僱主可在指定地點提供工地宿舍,或讓外勞住中央管理的宿舍,政府計劃將元朗潭尾的社區隔離設施,改建為建造業的宿舍,由建造業議會管理,僱主需向議會交租。
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方面,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指出,與機管局有直接合約關係的航空業相關公司才可輸入勞工,配額分配將考慮市場份額和員工總數等因素,如申請人提交資料齊備,預計在收到申請起1個月內完成審批。
林世雄估計,絕大部分輸入勞工住在內地,機管局會統籌跨境交通,讓輸入勞工即日來回機場工作,員工須自行承擔交通費,屆時有監管機制防止濫用和違規情況。
小巴及客車司機方面,林世雄指輸入司機須持有獲運輸署認可的非本地小汽車駕駛執照1年或以上,署方會協助他們在本港參加公共小巴或巴士駕駛執照的考試,並必須完成職前課程和實習訓練,以熟悉交通規則和駕駛路線才提供服務。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僱主要就每個外勞繳付再培訓徵款400元,並設有人手限制,最多每兩個本地員工配一名外勞,僱主必須經過內地核准的對外勞務工作企業招聘。
他又稱,當局會就計劃定期向勞顧會滙報,初步計劃每半年滙報一次,審批權會由指定公職人員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