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李潤茵】自ChatGPT橫空出世,生成式人工智能風險亦陸續湧現。今年初,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將人工智能產生的錯誤訊息及假訊息列為全球「頭號威脅」。去年,香港人工智能深偽(AI Deepfake)騙案增10倍,實際僅屬冰山一角,在「深科技」加持下,金融黑色產業正急速膨脹,道高一呎,魔高一丈,但破案率卻徘徊低位。
究竟Deepfake是什麼技術?淪為騙徒「核心技術」前,深偽原指用人工智能合成人體圖像、影片及聲音,早於2017年已經面世,顧名思義是結合「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及「偽造」(Fake)。
平情而論,這種技術並不新穎。簡單如修圖App都會用來「照騙」,還有早前流行玩FaceApp「變老」及「變性」,甚至「AI尹光」皆由深偽炮製。Deepfake能騙過人眼,本身是技術突破。
電影業早有「變臉」技術。舉例2008年畢彼特主演《奇幻逆緣》,講述主角出生時有衰老症,隨着年齡增長返老還童,用上CG技術變相是早期Deepfake,分別在於前者後製花錢花時間,需要專業人士操刀;後者靠內部演算法持續進化,使用門檻大大降低。
訓練Deepfake沒想像中困難。「若這個人坐着不動,只顯示面部,假設數據足夠,並視乎使用機器,估計拿到照片,用一星期訓練已足夠;聲線所需時間亦不長,我們驗證有1分鐘語音已很逼真,入面有笑聲、哭聲及嘆氣,模仿效果更佳。」
AI專家最清楚AI風險所在。曹琛為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所高級經理(研究與發展),曾任華為AI部門主管。去年他接受本刊訪問時,已警告生成式人工智能會衍生造假。「AI經歷幾個浪潮,AlphaGo擊敗圍棋高手,主要影響工業界,ChatGPT屬於『生成原理』,即從前回答判斷題,現在是做問答題,它能夠長篇大論。」
今年6月,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認知科學家在一篇預印本論文中表示,OpenAI開發的ChatGPT-4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可以在超過一半時間內「欺騙」人類測試對象,意味着人工智能已經超越「圖靈測試」(Turing Test)水準,即代表電腦達到媲美人類的智力。
本科生已可操作
「以前,我們只把人工智能當工人,現在它慢慢成為知識生產源頭,很大程度與人混淆,甚至侵佔。Deepfake原理是學習大量真人數據,包括圖像、聲音及語氣,隨着技術發展只會愈來愈似人。」曹琛強調,製造出似人的機械人,始終是人類夢想,惟技術永遠是雙刃劍。
原文請閱8月份《信報財經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