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7月16日

曾德明 中國

內地股債市場曙光再現

隨着宏觀經濟出現改善跡象,中國股市在今年第二季復蘇。據《彭博》的資料,以總回報計算,恒生國企指數在季內報升5.3%,而MSCI明晟中國指數亦升5.6%。隨着經濟數據好轉,加上中國的寬鬆政策和改革均漸見成效,中國股市有望出現轉勢。

穩增長措施收效

在一眾最新經濟數據之中,以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的表現最為市場矚目。其中,中國官方公布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0,是6個月以來的高位,反映整體製造業情況持續改善,亦顯示去年中國政府所宣布的改革措施正陸續帶來正面影響。在分類指數中,新訂單指數升至52.8,是去年10月以來最高。另一方面,滙豐6月份中國採購經理指數終值為50.7,亦高於5月的49.4,而且是2013年11月以來最高。

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指出,中國6月份PMI指數繼續走高,表明經濟平穩增長的勢頭已經基本確立,穩增長政策的措施已見成效。而新出口訂單回暖,則主要受惠於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外需回升,加上政府支持外貿穩定增長、促進貿易便利化等改革措施,均有助推動出口形勢進一步好轉。

下半年股市展望正面

隨着中國的穩增長措施帶來成效,我們維持對中國股市下半年的正面看法。在今年第二季,中國政策及股市有幾項重要發展,當中包括「定向降準」及萬科成功將B股轉換為H股上市,兩者均為我們的投資帶來收穫。其中,「定向降準」已分別在兩方面落實:首先是在4月份的農村銀行,然後是在6月針對農業貸款和小型企業貸款的合資格銀行。這些政策微調旨在促進對實體經濟放貸,同時將社會融資總額增長保持在合理水平,以支持經濟平穩增長。

我們預期,下半年當局將有望推出更多類似措施,因此看好中國股市下半年的表現,並認為中港股市依然潛藏巨大的投資潛力。

中國股市受惠資金流入

事實上,隨着中國經濟前景好轉,外資似乎亦開始重投中國股市懷抱。回顧今年上半年,東南亞地區錄得強勁資金流入,菲律賓及越南等地股市表現理想,但中國股市卻斯人獨憔悴。不過,情況在6月開始似乎有變。據資金流向研究機構EPFR的數據,隨着中國的製造業情況好轉,外資開始回流中資股。在截至6月25日的3周,中國股票基金連續錄得資金流入,金額高達123億元;同時,港匯亦因此反覆挑戰7.75港元的強方兌換保證。

在過去,每當出現此情況,恒生指數往往會出現一定程度升幅,而最明顯是2009年3月,當時港匯觸及強方兌換保證,帶動恒指在8個月間累積上升逾11700點。故此,是次港匯在資金淨流入的帶動下轉強,相信對後市表現或有一定啟示。

高收益債券亦見復蘇

除了股市外,中國高收益債券市場(特別是地產行業)亦在5月中開始復蘇。箇中原因除了是中國經濟數據自「微刺激」措施出台後開始改善外,亦包括市場對內地在岸債券違約的憂慮減少,以及短期利息仍可望處於較低水平,令全球投資者繼續看好回報可觀的高收益債券。由於下半年中國市場有望回穩,我們預料大中華高收益債券仍可錄得不錯的潛在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大中華高收益債券市場目前的價格水平仍高於其歷史低位,並較亞洲及美國高收益債券市場便宜。雖然中國市場預料仍將繼續出現一些本土債務違約事件,但離岸的中國債券所受的影響將較為有限。只要投資者不涉獵中國本土債券,並專注投資業務基調穩健公司的離岸債券,便有望捕捉今年下半年大中華高收益債券復蘇的潛在機遇。

曾德明

惠理基金

亞太區分銷業務主管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