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統計局(BLS)不久前發表了6月份就業報告。一如近期相關報告,這次的數據顯示勞工市場環境好淡紛呈乃至有所惡化。根據勞工統計局的機構調查,受僱人數增長20.6萬人,高於預期的19萬人;但與前兩個月相比,下調幅度高達11.1萬人。至於勞工統計局的家庭調查則顯示,就業職位增加11.6 萬個,較5月份減少40.8萬個為佳。然而,過去兩年企業調查和家庭調查職位增長個數之間,仍有380萬的巨大落差。
經濟放緩期間,機構調查往往會高估職位增幅,部分原因是對新企業誕生的估計過於樂觀。此外,2025年第一季的年度基準修訂後,很可能會對前一年的受僱人數作出每月約7萬至8萬的向下調整。以上是根據最新季度人口普查所得的資訊。另外,家庭就業數據或多或少可能因移民影響而被低估。綜合來看,我們的結論是,真實的就業情況可能介乎勞工統計局兩項調查結果之間。
受僱人數增長主要集中在教育/衛生服務和政府部門,而減幅則主要來自專業和商業服務。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非教育方面的增幅,似乎與不少州份日益嚴重的預算不足和支出限制互相矛盾。
過往每次出現失業率交叉並超出36個月移動平均線時,均是經濟衰退的明顯指標。話雖如此,這輪周期在衰退訊號方面違反了不少歷史趨勢,所以仍未有定論。值得關注的亦包括長期失業率持續攀升,整體失業率達22.2%,創疫情後新高。
勞動力參與率略有上升,壯年人士(25至54歲人群)的升幅較大。尤其是,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在這輪周期的反彈力度更勝男性。上述失業率上升背後原因「正面」,反映勞動力參與率提高,而非就業減少。
各項勞工數據的首要問題是:到底最近的疲弱是反映疫情扭曲經濟後的持續正常化發展,還是反映更不妙的跡象。可以參考職位空缺及勞動力流動調查 (JOLTS)每月空缺數據,比較後確認目前情況屬於前者。
當全球經濟重啟時,勞工市場強勁復甦,辭職率(反映員工離職後容易找到新工作的信心)飆升至歷史新高,突顯勞工市場極度短缺。此數字現已回落到疫情前水平;而考慮到裁員和解僱率沒有急升,這印證了市況正常化的觀點。但是,倘若兩方面的發展持續趨向一致的話,則會令人更加擔憂。
職位空缺及勞動力流動調查數據有其不足之處,主要是其滯後性質。因此,我們認為,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是一項最有效的勞工市場領先指標,其中包括首次申領和持續申領人數。
話雖如此,目前持續申領失業救濟人數已升至2021年11月以來新高,這很可能突顯企業對勞工需求有所減少,以及個人在另覓工作遇到的困難增加,亦即「再聘率」正在下降。
嘉信理財高級投資研究専員Kevin Gordon,對此文也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