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4年6月14日

薛永輝 基金

日股改革推動投資者興趣重燃

隨着「股神」畢非德於近年多次增持日本股票,以及日本東證指數今年累升17.3%,令許多投資者重投日股。我們借此機會與大家一同分析,日本股市再受市場追捧的原因是什麼。

從經濟方面來看,日本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於疫情後的2022至2024年平均增長3.5%。這一增速明顯高於亞洲金融危機後(1998至2012年)的負0.5%和安倍晉三再任首相期間(2013至2019年)的1.6%,更突破了數十年來的區間。誠然,最近公布的首季GDP以年率計算按季度收縮了1.8%,低於市場預期。這主要是受到日本中部能登半島地震導致的經濟活動停頓和近期日圓急速貶值的影響。重要的是,日本央行在年初正式宣布結束了長達8年的負利率政策,同時日本企業加薪幅度創下33年來的新高,CPI已連續25個月高於央行2%的目標,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日本正在擺脫長期通縮的狀況,加深投資者對日本的憧憬。

另一方面,我們認為企業管治改革亦是推動日本股市逐步復甦的原因。自九十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後,企業陷入技術性破產,目標從利潤優先轉為償債優先,進而引發企業和經濟增長持續低迷的惡性循環。因此,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2012年推出了「安倍經濟學」,即三支箭政策。第一支箭是「大膽的金融政策」,第二支箭是「靈活的財政政策」,而第三支箭就是推動企業展開改革序幕的「結構性經濟改革與成長策略」。日本金融廳和日本交易所在2014至2021年期間相繼推出和修訂了《盡責管理守則》和《企業管治守則》,以推動企業改革的速度。但談到最重要的因素,莫過於2022年時日本交易所對股市進行了重大改革,重新將股市分類為「主要市場」(Prime Market)、「標準市場」(Standard Market)和「成長市場」(Growth Market)三個市場,並根據股票流動性、上市公司規模、利潤以及公司管治等重要標準,將上市公司納入各市場。這次市場重組使得各市場的特點和標準更加清晰,有助於投資者更容易選擇符合其風險胃納和投資策略的市場和公司。其後更推出一連串改革,敦促上市企業提升股東回報,特別是要求市賬率(PB ratio)低於1倍的企業,必須制定釋放企業價值的計劃以提升估值。

2024年,日本政府及日本交易所繼續推出不同政策,以進一步吸引本地及外國投資者投資日股。本地投資者方面,政府取消對日本個人儲蓄賬戶(NISA)計劃徵收資本利得稅,使日本個人能夠向國內股市進行更多免稅投資,新法規下允許個人每年投資額由120萬日圓(7600美元)加至360萬日圓(2.3萬美元),並由5年免稅改為永久免稅,以此改善日本居民高儲蓄存款比例的習慣(存款佔日本金融資產比例為55.8%),為市場帶來了積極的資金流入。截至2024年第一季,日本居民透過NISA新制便已買入4.7萬億日圓(300億美元)的日本股票,較去年同期的1.7萬億日圓(110億美元)增加1.76倍,趨勢向好。

外國投資者方面,日本交易所亦將於2024年11月5日開始把交易時間延長30分鐘,同時引入收市競價時段,提高收市價價格發展的透明度及競爭力。另外,交易所要求自明年3月起,所有在「主要市場」(Prime Market)上市的企業除了需按照日本國內法規進行日文訊息披露外,還需提供相關訊息的英文版本,以消除國內外投資者之間的資訊落差。

在經歷了十多年的改革後,企業管治改革開始展現成效。許多企業透過股票回購或提高股息等方式,使得兩者皆創下近年新高紀錄。同時,東證股價指數成份股中市賬率比高於1倍的企業數量也明顯增加,比例由2012年的35%上升至2024年的53%。海外投資者對於日本股市的投資步伐也在加快,今年首4個月累計流入7.8萬億日圓(500億美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1.2萬億日圓(76億美元)增長了6.5倍。

日本作為全球第三大股市,在全球投資組合配置中,佔一重要席位。不過,由於日圓非常波動,海外投資者在投資時需要考慮需否對沖日圓滙率的風險。

薛永輝

恒生投資管理

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