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段時間,供應鏈限制、運輸及能源成本高昂,以至是商品稀缺等情況,為全球股市添壓。不過,這些因素看來已逐漸紓緩,全球整體通脹因而降溫。在這種宏觀背景下,亞洲股票對於不少投資者來說,仍是吸引的資產類別,既能爭取潛在的資本增值,又可捕捉股息及增長機遇。
在亞洲區內,中國的經濟前景最惹人關注,房地產及製造業疲弱拖累其整體經濟活動,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可能需要多年時間作調整。縱使消費者信心及消費市道正逐步復甦,然而年輕人的失業率高企卻帶來負面影響,意味商品及服務需求回升的過程,將要持續一段較長時間。幸好政府已意識到這一點,並採取具針對性政策來刺激內部需求。
北亞科技密集迎結構性需求
雖然印度及印尼市場的估值在短期內較高,但是兩地近年受惠政策支持下,經濟發展現正由投資主導。至於科技密集的北亞地區,其行業布局已準備就緒,迎來未來十年大趨勢所帶來的機遇,人工智能、雲端應用及電動車等結構性需求,將會帶動增長。
雖然市場波動加劇,但是我們仍看好亞太區股市的前景,畢竟全球通脹回落為各地央行提供空間進一步減息,而美元走弱,中國經濟正在增長,即使復甦被推遲,令復原時間較原先預期為長,不過其估值仍然維持在長期平均水平附近。
市場波動的確令人不安,部分投資者更喜歡捕捉市場時機,以短期的新聞資訊及市場趨勢作為交易依據。事實上,要捕捉市場時機並不容易,而且往往會作出非理性決定,繼而損害長期投資表現。
從歷史數據所見,投資者傾向高買低賣,主要原因是行為偏見。最典型的例子是投資者在市場下跌時會感到恐懼,而在市場上升時卻會變得貪婪,可能會令投資者捨棄潛在的長期資本增值機會,或會在市場情緒高漲,且估值高昂時,冒險在高位入市。
克服行為偏見爭取佳績
筆者認為有幾種方法有助投資者克服上述提到的行為偏見,從而作出更明智的投資決定。首先,投資者可着眼於優質派息股,這些股票的貝他值一般較低,即對大市變化的敏感度較低。派息股,特別是亞洲區內的股票,其波動性一般會低於大市。另一方面,具備嚴格成本控制及定價能力的優質企業,往往能在市場周期中展現韌性,從而爭取長期資本增值。
以期權策略管理下行風險
另外,投資者應提升股票組合內的收益,例如透過售出認購期權的策略,將部分潛在資本增值轉化為收益,以期權金產生額外收益,管理部分下行風險。在市場波動性加劇下,這種策略可為投資者提供更強的誘因繼續投資。
結合區內優質派息股與售出認購期權,以爭取額外收益的亞洲股票組合,或有助投資者產生更高收益,同時駕馭市場波動,最終可望受惠於亞洲的長期增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