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消費放緩之際,中國電動車市場在2023年仍持續擴張,反映其增長具有結構性支持。2023年首8個月,中國新能源車(NEV)銷售按年增長36%,而整體乘用車銷售僅增長1.8%。我們預計2023年新能源車出貨量將達到850萬輛,滲透率將從2022年的28%升至34%。
電池價降利新能源車競爭
儘管今年開局緩慢,但新能源車的增長意外強勁,這意味今年取消11088元人民幣的新能源車補貼,未對需求造成多大影響。銷量強勁增長的一個關鍵原因是,新能源車市場激烈的價格競爭,提高了消費者的可負擔性及購買意願。我們的估計顯示,今年電動車的均價下降了最少10%。
不過,自2023年中以來,降價的主要驅動力來自電池成本下降,整車廠商將此反映在售價上。由於產能過剩,以及中國碳酸鋰價格從2022年底的歷史高峰大幅走低,主流鋰電池價格今年以來下降了10%至15%。據估計,由於目前產能仍過剩,多達40%的國內電動車電池產能,已重新部署於儲能系統。我們認為電池和鋰供應過剩的情況不會立即好轉,並預計電池價格下滑可能會持續到2024年。材料方面,由於過去一年來新產能陸續投產,當前上游材料供應鏈(正極、負極和隔膜)供過於求的現象,比電池製造方面更為明顯。
華商拓海外撐電動車出口
中國電動車出口普遍享有較高的平均售價和利潤率,因此在國內價格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出口極具吸引力。此外,對於在國內電動車市場擁有最大份額的整車廠來說,在目前階段,實現海外增長可能比在國內更為容易。但對於擁有增程式電動車產品的其他公司來說,國內市場可能比海外市場的增長前景更佳,因為具有汽油發動機的電動車,在海外可能不太受歡迎。作為擁有尖端技術的全球成本領導者,我們認為中國電動車製造商在海外市場也享有競爭優勢。海外增長面臨的最大風險在於,保護主義抬頭,以及出口市場對採購的要求趨嚴。
在中國電動車價值鏈中,目前我們看好下游電動車整車製造商。雖然下游競爭激烈,但電動車製造商將受惠於上游產能過剩導致的零部件和電池成本下降。從電動車開發到走向市場,純電動車製造商能夠比傳統汽車製造商更快地採取行動,因其不受內燃機汽車生產和轉向電動車過程中過渡期的困擾。純電動車製造商在技術創新方面往往也享有先發優勢,特別是在電動車動力總成解決方案、自動駕駛和資訊娛樂系統等方面。不過另一方面,電動車初創企業仍處於品牌建設階段,在快速消耗現金之際也渴求資本注入。
面臨保護主義等多項風險
下游中國電動車整車廠的主要投資風險在於,競爭加劇給價格帶來進一步的壓力。現金消耗率高、渴求現金的電動車初創公司面臨的風險更大。對於在美國上市且仍處於虧損狀態的中國電動車企業來說,第二大風險是美國將在更長時間內維持高利率,這可能會提高融資成本。對於依賴出口實現增長的電動車公司來說,一項次級風險在於配額或懲罰性關稅等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在中國與美國和歐盟關係因地緣政治議題而趨於緊張時,保護主義擔憂就可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