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正採取有力措施來應對周期性挑戰,但隨着結構性變化可能在明年及之後佔更重要地位,新的投資模式將應運而生。
我們認為,8月下旬推出的兩項房地產政策,對近期經濟表現影響重大。一方面,「認房不認貸」政策中對首套房的認定標準放寬,並在全國範圍內降低了房貸首付款比例,而這些舉措在以往周期中,都確實起到了提振住房銷售和價格的作用。另一方面,從9月25日起存量首套房貸利率也將下調,從而縮小了增量和存量房貸利率之間的差距,有望緩解提前還貸壓力。
房市措施效應稍後顯現
我們此前曾強調這種需求側措施,對於扭轉房地產行業頹勢最為有效,而房地產疲軟是導致年初至今居民信心、政府財政和經濟周期性復甦之間,出現惡性循環的根源。我們預計政策成效將在9月之後的銷售數據中更加明顯,特別是一線城市的住房銷售。
儘管政策面符合我們預期的基準情景,但股票的回報率仍然落後。中國房地產市場是主要拖累因素,我們認為在該行業最終企穩之前,投資者仍將保持謹慎態度。但有跡象顯示,投資者已對中國最近推出的寬鬆政策作出反應,自新政策宣布以來,與房地產相關的幾個行業(材料、工業和金融)均跑贏大市。
採取偏重增長槓鈴策略
基於對年底前經濟持續復甦的預期,我們的短期配置繼續側重於周期性受惠者。我們建議採取偏重於成長性的槓鈴策略,一方面持有需求敏感型較高的板塊(互聯網和消費),以及上游周期性行業(例如材料和工業),另一方面,我們增加了防禦類股、具有高股息收益率和穩健現金流的企業,以抵禦當前的市場波動。相應的權重是基於對以下因素的持續評估:第一,宏觀經濟趨勢是否持續復甦;第二,已公布的措施是否足以化解結構性風險,抑或僅是周期性增長補救措施;第三,地緣政治壓力是否改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認為槓鈴策略中的順周期板塊將繼續跑贏大盤。
轉向結構性增長受惠板塊
第四季伊始,我們不僅需要為今後幾個月布局,還應借此機會開始為未來一年乃至更遠的將來,進行投資組合再平衡。中長期內隨着結構性因素的重要性上升,我們建議將部分關注焦點從周期性轉向結構性增長受惠板塊,與中國的長期增長方向保持一致。
今年以來,電動車和能源等主題跑贏MSCI中國基準指數的幅度達中雙位數。但我們認為,考慮到增長放緩的前景,以及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投資者仍需要配置一定的防禦類股。就此而言,我們看好國內營收敞口較高、現金生成能力較強、資本市場管理態度積極,且多年來維持較高股息收益率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