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家都愛用傳統的木製家具,幾次家裏及辦公室裝修都有添置。慢慢家具當然有折損,有些的確能保持着二三十年前的狀況,但更多卻都漸漸被淘汰了。例如有一套連坐椅的桃木餐桌,坐椅逐張壞掉了,但是餐桌卻仍然良好,現在放在書房裏,充作太太在家工作的工作枱。
每逢朋友到訪,看到了這張二十年前的餐桌,都會說桃木家具的品質好。但其實這是幸存者偏差,經歷二三十年仍在使用的家具,品質當然很好。但是單單擁有幾件這類家具,卻不一定代表整類家具的品質都那麼好。
創投基金最吸引眼球的,當然是找到了獨⻆獸,回報達到了數十甚至百倍以上。但同時亦有大批投資最後失敗,外人連公司名字都不知道。畢非德式的長線投資,每有一隻贏家,亦有數隻回報普通的股票,最後慢慢凋零。簡單而言,只要幸存者的比重夠高,又或者幸存者回報率夠高,整體投資回報合理,投資策略都算成功。
幸存者回報夠高便可
投資者真金白銀投資,所以整個投資回報還能反映表現。但是現代流行各類KOL,卻更難核實他們的投資成績了。最近聽過有一個例子,海外有一位仁兄猜中了2021年的科網股上升浪,更猜中了2022年的跌巿,因此先賺了升浪,高位放貨後又淡倉,在跌巿賺了一次,兩次都是以倍數計。
也許是因為年輕人不懂得「禾稈冚珍珠」,所以他也在社交媒體上公開了一些奢侈生活。而且,也許是要向朋輩證明,他更把兩年的稅單都放了上網,以證明他兩次持倉都是真實持倉,因此出現了巨額稅費。
但是年初他預期大巿還有一次跌浪,繼續乘勝追擊,進一步增加淡倉。但是美股上半年回升,虧損極大之下他就慘被斬倉,自三四月之後就很靜了。後來有江湖耳語說,計入了兩年稅款等開支,這次虧損抹去了他2021和2022年的賺頭,基本上打回原型了。
大賺後要懂分配資產
以投資策略而言,年輕人賺到第一桶金後,不懂得分配資產,而是將所有資金又再投資到風險倉位之上,的確不可取。但是除了他個人狀況之外,坊間對他的印像也有幸存者偏差。因為之前兩次贏得實在漂亮,加上贏了之後他又不停宣傳,因此也有一群粉絲覺得他的策略準確。今年輸了之後,他又在各大社交媒體消失了好幾個月,大家就更沒有印象他輸了。筆者也是和朋友見面,偶而談起才記得他。
看錯市者會保持安靜
我在大學教授投資組合理論,理論的受眾是機構投資者,必然是以數據立論,而且立場偏向保守。每年都會有學生發問,他們看到了某些高風險策略的成功率看似很高,為什麼機構投資者都不採納。例如假如某退休基金有十億元的資產,如果十年前全數投資了特斯拉,那麼現在就有數百億元的資產,所有例如人口老化、在職會員人數減少等,我們在課堂討論到的課題都得以解決。
又或者,每次結識金融系統以外的新朋友,對方都以為我是基金經理,必定熟識所有的技術分析指標。圖表用以分析過去非常有用,支持或阻力位往往亦接近估值模型的不同假設。但以此為投資決定的基礎,卻有很多幸存者偏差:看對時候會大聲宣傳,看錯的卻默不作聲。久而久之,就容易變成了確認偏差。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