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第四季,在成熟市場帶動下,環球股市出現反彈,其中,美股表現領先,截至上周五,標普500指數季內反彈近9%。縱使外圍股市情況好轉,港股表現維持相當疲弱,繼第三季累跌逾20%後,第四季進一步下挫超過13%,恒指失守15000點,領跌環球股市。面對內外負面因素夾擊,包括內地經濟放緩,防疫政策不變,房地產市場復甦乏力,以及中美關係轉趨緊張等因素拖累,加上美國進一步加息在即,港股季內或缺乏顯著反彈催化劑,短期觀望14200點能否守穩。
中國全年增長或遠低預期
中國第三季經濟按年增長3.9%,雖然較第二季明顯反彈,同時比市場預期理想,不過,數據顯示,內地9月份經濟明顯再度失速,消費大幅下滑,房地產投資繼續大幅收縮,失業率更加意外上升;出口放緩亦反映外部需求持續減弱。在疫情及房地產市場拖累下,中國下半年經濟走勢再趨疲弱。全年來看,中國全年增長有機會放緩至3%左右,較去年逾8%的增速大幅減慢,亦與全年經濟增長目標有一定距離。
防疫政策顯著放寬空間有限
內地疫情及清零政策始終是經濟面對最大的不明朗因素。面對較低的老年人口疫苗接種率,中國政府未必可以在短期內進一步顯著放鬆目前的防疫限制,「清零」方針有機會至少維持至明年上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内地疫情表現反覆,封鎖措施短期延續或進一步增加中國房地產及零售等行業的壓力。即使下調隔離日數,未必會放棄常規檢測或部分防控措施,一旦放鬆政策後疫情大規模爆發,依然有機會再度為明年經濟尤其是消費帶來負面影響。
事實上,疫情加上第三季經濟弱復甦,房地產行業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為穩定經濟,内地未來有機會繼續推出相對溫和措施以穩定房地產市場,防止外溢風險。不過,整體而言,中央政府年底前較大機會維持目前的刺激政策力度,未必會顯著擴張,直至2023年。在相對受控的通脹背景下,中國人民銀行有條件繼續實施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或採取措施繼續刺激信貸增長,但礙於人民幣滙價走勢,年內未必會再減息。財政措施方面,年底前,較大機會繼續增加投資穩定增長。展望明年,新預算或能給予更大的財政空間。整體2023年經濟增速或較2022年改善,惟幅度未必太過顯著,全年經濟增長或介乎4%至5%。
港股盈利續下行估值見新低
年初至9月底,南向資金經「港股通」淨流入超過2529億元。儘管今年每月南向資金錄得淨流入,惟與去年同期相比,資金淨流入規模減少了近37%。同一時間,港股企業仍然處於盈利下行周期,市場氣氛疲弱。繼去年下半年盈利增速大幅回落後,恒指成份股今年上半年盈利進一步放緩,地產行業危機加上疫情封鎖措施,尤其令内地消費等周期性板塊盈利回落。部分企業上半年盈利下滑幅度甚至超過2020年上半年疫情時期。
恒指的表現自從去年第一季以來拾級而下,經歷這一年多的調整後,港股估值變得更加吸引,恒指目前市盈率約5.7倍,及市賬率約0.62倍,均處於歷史最低位。AH股溢價指數升至2009年3月以來最闊,H股具相對投資價值。不過,相對A股,港股更易受環球經濟影響而波動,若地緣政治因素深化,與内地經濟繼續轉弱,投資者入市意欲或持續受影響,加上人民幣表現疲弱,港股短期內顯著反彈空間或相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