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環球經濟及民眾生活,再次引起投資者反思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在全球面對氣候危機、健康危機以及不平等問題,投資者日益關心如何利用投資、為解決相關危機帶來積極影響。
新加坡銀行大中華區香港總監李凱琳(Teresa Lee)表示:「可持續發展已融入我們的文化與基因之中,我們將秉持此信念經營業務,積極拓展與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相關的投資,助投資者發掘投資機會。」
新加坡銀行在提升可持續性方面不遺餘力。於2020至2021年年底期間,其客戶專注於ESG領域的投資基金規模增長了25倍。2021年,它成為亞洲第一間將ESG納入投資融資的貸款數額評估因素的機構。該行亦採用MSCI作為其ESG評級供應商,並正在研究加入更多評級供應商。於2021年,該行所管理的資產逾一半以上在MSCI ESG評級中被評為「BB」級以上。李凱琳說,公司正研究如何能更清晰了解客戶對可持續發展投資的需求,從而提供匹配其ESG興趣的投資組合。
可持續方向與客戶一致
隨着投資者愈加關注可持續投資,對投資過程的透明度及清晰度有更高的期望,並且希望銀行能為他們提供更多投資建議。因此新加坡銀行於2021年成為亞洲第一家與亞洲可持續金融倡議學院(ASFI)合作的銀行,為該行全球逾2,200名員工提供可持續金融教育; 同年,母公司華僑銀行集團承諾投資3000萬新加坡元(折合約1.65億港元),與其可持續發展專家共同開發了20個可持續發展培訓模塊,為期3年; 該行出任新加坡銀行協會(ABS)工作小組的聯合主席之一,與業界共同製訂可持續私人銀行和財富管理指南;此外,也是私人銀行業集團(PBIG)可持續發展工作組的成員銀行,為私人銀行業界製訂金融培訓標準,從各方面推動員工及業界培訓,以協助客戶更好地理解ESG投資。
李凱琳說,要取得客戶信任,需要有共同的語言和框架,「我們在心態上要一致,這不僅從可持續投資的角度來看,也同時要將ESG作為我們核心文化和營運方式的一部分。因此我們不斷建立多元與包容文化,擁抱多元,公平對待員工並提供平等機會。2020年,我們成立了新加坡銀行婦女網絡(Bank of Singapore Women's Network),旨在通過幫助女性建立信心和拓展技能,提供一個平台讓兩性進行平等對話,分享不同觀點和經驗。「身為新加坡銀行婦女網絡主席,我深表榮幸,成立網絡表明我們對建立多元與包容文化的承諾,期望能擁抱多元、公平對待員工及為所有員工提供平等機會。」 此外,新加坡銀行與母公司華僑銀行集團密切合作,通過不同舉措助銀行逐步實現碳中和,包括停用新加坡銀行內部的伺服器,轉而採用母公司華僑銀行的伺服器,從而每月減少80,000千瓦時(kWh)的能源消耗。
對於今年較早時候,有企業捲入「漂綠」(greenwashing)事件,李凱琳指出,事件讓他們意識到必須加強保持ESG資訊流通的重要性,「 今時今日投資者對可持續議題的意識已有所提升,任何公開資料也有機會受到質疑,因此需要具體證據支持。在新加坡銀行,我們重視對客戶的承諾,並秉持最高的道德標準,因此不論在製訂管理架構還是投資流程,我們也會將環境風險考慮納入其中,並發布相關細節及作出合適披露,務求提升透明度。」
展望未來,新加坡銀行將繼續加強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致力幫助客戶更有效地駕馭氣候和環境變化,並向着正確方向邁進,長遠以實現更好的成果。
(資料由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