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戶時代,石高超過一萬石的就算是大名。大名是武士制度下的大領主,到了江戶末年,連同一些新封和分家,這些大名也只有269家。以當時日本人口約二三千萬計算,大名不是1%,而是萬分之一。大名之下,還有一層一層的官員,成為「一百石知行」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中層骨幹公務員。所以一萬石在那個社會已經是人上人了。
石高是領地在丈量土地後所計算出來的米產量,一萬石就指領地被評價為年產一萬石米。按維基百科,一萬石石高現在價值約值660萬美元,就是約5000萬港元。雖說維基資料不能盡信,但是這個數字卻吸引了筆者。2022年,在美國擁有650萬美元資產就是最富有的2%;在香港,則有超過6萬人擁有超過500萬美元。換句話說,當年大名家的經濟實力,也許在香港只是小富之流。
在江戶時代,一石是59公升,就是約46公斤。根據本地網購商的物價,8公斤的白米約售90港元,一石白米就值517港元,所以一萬石就值517萬港元。當然,上述的白米價錢是零售價,而且領主產出了一萬石,還有各種開銷,所以實際所得只是上述數字的一部分。如果我們除以2,一萬大名的實際所得就是250萬港元,而5000萬港元剛好是20倍,當為一萬石土地的地價也許並不過分。
一萬石約為5000萬港元
當然,白米在現代的重要性下降了,因此上述的計算未必準確。但是當年還有一座石見銀山,在江戶初年白銀產量是每年38噸,當時就被評為50萬石。以現在銀價計算,38噸白銀約值1.6億港元,除以50就是說每一萬石的每年產量約值326萬港元。5000萬港元是326萬港元的15倍左右,和今天銀礦股有點距離,但也不算太過分。因此,石見銀山亦佐證了一萬石約值5000萬港元。
最後,根據學者統計,一萬石大名實際上擁有的耕地約為2000英畝(830公頃)。筆者看了幾個美國農業州的數據,去年一英畝農地的價格約為3000至3500美元。以上限3500美元計算,2000英畝約值5600萬港元,比上述的5000萬港元稍高而己。
因此,一萬石約值5000萬港元,也許算得有點粗疏,但卻似乎有幾個佐證。當然,一萬石是成為大名的門檻。當時的幕府將軍是德川家,而德川家連同旁支所操控的領地就有400萬石。再加上不算大名的幕府官員再控制了300多萬石,德川幕府號稱有800萬石,等於400億港元。
德川家以外,石高最高的3家是100萬石的前田家、72萬石的島津家,及62萬石的伊達家。以現值來說就是50億、36億、及31億港元。數十億港元在現代當然也是富豪,但是恐怕連上世界富豪榜都有困難。
如有戰爭,一萬石大名有責任向幕府提供325名軍士。但是拿着年產的250萬港元,別說在香港,在亞洲任何稍具規模的城巿都招不了幾百人。當然這是因為幾百年的工業科技發展,令今天再基層的員工經濟產出也遠比幾百年前的農民為高。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當年的大贏家,經濟實力在現代也不算太強。
今天是長周末,所以算了這條有趣的賬。如果要我選,拿着幾千萬在大城巿生活,可以買到全球任何貨品或服務,消閒有完備的影音電視,身體出了問題有現代醫藥照顧,應該比當個一萬石領主更快樂吧。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