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近期跑輸其他新興市場及環球股市。過去6個月,內地接二連三推出監管措施,令投資者在電子商務、教育、醫療保健以至房地產市場感受到極大不確定性。
我們認為,國內正力求解決不平等現象,並提出「共同富裕」,打擊反競爭行為,促進勞工權益,恢復官方在公共服務方面的影響力。
中國下一個增長階段
自1979年以來,中國一直錄得有史以來最快的增長率,但不平等環境卻因此而急劇惡化,如今政府的政策重心是如何更妥善分配經濟發展的成果,這可能會是中國的下一個增長階段。
民營板塊仍然極為重要,加上當局的一大關鍵着眼點是再次將焦點放在創新上。監管過度會妨礙創新的發展,而監管不足則可能形成不受監管的壟斷現象。
目前如何部署投資中國?投資者需選擇可望受惠於監管形勢及適應力強的企業。中國政府正在致力推動創新、發展綠色技術、加強可負擔醫療、改善生計及刺激內需消費。
A股已反映大部分風險
短期來說,國內經濟可能會受到金融緊縮及新一輪Delta變種病毒疫情的影響,但我們認為這些只是暫時現象,並看到長線機遇。
目前A股價格已經反映風險,而且某些板塊相當有價值,現時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與標普500指數的市賬率折讓為50%,市盈率折讓為35%,顯示市場價格已經反映大部分風險。
政策改變後,將出現贏家和輸家。從正面來看,中國當局希望加強「本地化」,推動自力更生,以內需消費及國內品牌為重點。政府亦鼓勵在半導體等行業加強中國技術領導地位的發展。
此外,國內經濟正在進行一場綠色革命,堅定承諾邁向淨零排放,因此公用事業正經歷重大的變革。
要分辨出贏家與輸家
官方將經濟適用房視為優先任務,樓市將面對逆境,企業不免要適應新的監管環境。
醫療保健及教育是可能受到負面影響的兩大範疇,目標是民眾能夠負擔醫療服務,讓所有人享有基本醫療。然而,有關方面仍會推動研發,故此將有值得留意的機會。
當局似乎對民營市場深入參與教育的程度有所顧慮,故提供課外輔導等服務的企業受到影響。
只要投資者並非從針對富裕階層的角度看待「共同富裕」,而是將之視為推動更多人收入增加、發展國內品牌和打造代表中國的國際企業之行動,其意義就會更加正面。教育、住房及醫療保健是民眾關心的三大要點,所以措施將深受民間歡迎。政府確實可能會推出更多監管方案,但亦不會樂見增長或創新遭到阻礙,因此會盡量取得平衡。
如今,主動型投資者可以與監管機構和每一家中國公司就環境、社會及管治(ESG)進行對話,情況與十年前截然不同。然而,中國企業對ESG的意識仍然不及其他國家,作為投資者,我們有責任教育及推動這方面的發展。中國企業的ESG評級通常較低,原因並非他們對ESG缺乏興致,而是沒有披露ESG資訊所致。
現在中國的經濟增速再次放緩,經濟周期亦不利大型公司。在我們看來,中國將重啟寬鬆政策,經濟亦會復甦。我們看到增持某些國內股票的機會。大多數外國投資者比較關注電子商務領域,但我們暫時無意增持;不過,這類公司的價值極大,預料長線將有理想表現,畢竟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電商必然佔一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