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們探討了不同低波幅策略如何抵禦疫情期間的市場震盪。來到第二部分,我們將繼續探討不同低波幅策略的分別。
表現各有差距
低波幅策略有不同的構建方式,這些差異細微卻重要。近期iShares MSCI USA Minimum Volatility ETF(USMV)與Invesco S&P 500 Low Volatility ETF(SPLV)之間的表現差距,便印證了這一點。【圖】提供了更多證據,展示至2021年5月底的5年間,市面上10隻美國大型低波幅ETF中,表現最佳與最差者每月表現的絕對差值。
就USMV與SPLV而言,這些差異源於基金在建立投資組合時採取的主要投資方針。USMV由MSCI美國指數中選股,旨在建立一個在投資組合層面為最低波幅的組合;SPLV則從標普500指數中,挑選100隻波幅最低的成份股。分別在於,前者建立最低波幅的投資組合,與後者利用最低波幅的股票建立投資組合。驟眼看來甚為相似,但兩隻基金的投資組合的確有着鮮明的差別。
構建方式不同
比較之下,可發現兩隻基金構建方法的差別。USMV的行業配置範圍相對穩定,因為其行業權重會緊貼其母指數。基金不可以偏離此參照點(母指數的行業權重)超過5%。SPLV則無此限制,因而有可能導致大比重及持續的行業偏向。
在2月中旬的市場高位,SPLV投資組合近47%配置於公用事業及地產股,而這兩類股票僅佔USMV投資組合17%。由2月中旬的高位至3月下旬的低位,SPLV的表現較USMV遜色,當中半數以上的跌幅歸因於SPLV在這些行業的持倉。
這些看似相同的基金,實則在投資組合建構方法上存在差異。投資者必須清楚了解,因為這些差異是決定基金的長期風險回報特徵。
「較低波幅」與「低波幅」
低波幅基金只是波幅較低,並不代表沒有波幅。而低波幅股票基金仍屬股票基金,只是其波幅低於選股範圍,根據此標準它們毫無疑問能夠達標。然而,投資者要小心別混淆「較低波幅」與「低波幅」的概念。前者說法更為貼切,準確反映投資者的期望;後者適合描述能有效分散股票風險的資產,例如優質債券。
這些基金最有用之處,是在理論上有助投資者在跌市期間繼續留在市場內,因為每當他們看到投資組合的跌幅相對較低時,跌市帶來的痛苦應該會較輕。但筆者很懷疑這些基金是否可以發揮這一功用。自2020年3月市場見底後,這些基金錄得大量資金流出,便證明這想法不太可行。當市場大跌時,筆者認為大多數投資者都不會因為虧損較少而感到安心。而他們亦肯定不希望當股市由低位大幅反彈時,其基金的升幅會遠遠落後其他基金。
投資者需要明白,這些基金是風險管理工具之一,但也是相當專門的工具。低波幅的股票投資組合固然可取,然而比它們更重要的是擁有恰當資產配置的「備用應急錢基金」。所以,當你下次想要調整投資組合時,不妨到外邊散散步,考慮周全再作決定。
(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