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19日

Keith Wade 宏觀分析

三情況下通脹或捲土重來

美國貨幣供應快速增長及商品價格持續上升,正引發通脹捲土重來的隱憂。這些憂慮情緒已反映到通脹掛鈎證券之上,而美國10年期均衡通脹率亦已由2020年3月份的0.5%,上升至現時略低於2%的水平。

我們認為有3種情況可能會讓通脹捲土重來。

通脹被低估

首先是技術性因素:通脹未被準確地量度,而各項常用的指數亦低估了通脹。

無可否認的一點是,要計算服務業於疫情期間的價格存在困難。不少企業並沒有營業,意味數據無法以正常的方式收集。事實上,一些價格數據只是憑推算所得,甚至只是簡單地以「無法獲取」作記錄。

然而,量度誤差更多是出於消費模式在疫情期間的轉變。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已因新冠疫情的影響而被逼調整。

因此,使用基於正常消費模式的各項消費物價指數權重,無法反映受新冠疫情所限的經濟環境變化。由於幾乎所有地區均在疫情期間出現食品價格上升和運輸價格下跌,通脹因此偏向下跌。

雖然這當中顯然存在疫情獨有的問題,但這個問題應該會隨着2021年消費模式回復正常而逐漸消退。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干擾讓通脹受到一次性的輕微低估,但這種情況應不會持續。

消費現熱潮

第二個隱憂是貨幣大幅增加,意味流動性過剩。一旦經濟活動恢復正常便有可能引發消費熱潮,而強勁的需求亦將推高物價。

雖然人們似乎對回復正常生活和消費心存盼望,但出現「創傷後遺」的可能性亦不小。家庭或許需要一些時間才會重拾消費信心。在愈來愈多人選擇在家工作和減少出外的情況下,一些消費模式將會出現永久性的改變。

世界各地均有儲蓄水平增加的情況,但主要都是來自較富裕的勞動人口和退休人士。低收入人士通常會放慢或停止儲蓄的步伐,而失業和停職的人花光所有積蓄亦不足為奇。

雖然財政政策可通過推行以低收入家庭為重的措施紓緩上述情況,但久而久之,家庭儲蓄或流動資金過剩的情況亦有機會減退,因此對經濟和通脹帶來的負擔相對輕微。

供應臨衝擊

第三個隱憂是較為長遠的問題,並且反映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結構性影響。

回到「創傷後遺」的問題,若疫情導致消費模式出現永久性改變,我們將需要對資源進行重新分配。勞動人口將會流向尚有需求的行業。這種轉變頗具挑戰性。勞動人口要為新職位重新學習技能已非易事,加上這項轉變對人員流動的需求有可能會增加,對於有家庭或其他社交牽絆的人而言將是另一項挑戰。

最初,失業率上升或許會維持一段時間,從而導致通縮的情況。然而,當各國政府及央行將失業率高企誤認為是周期性而非結構性問題的時候,通脹威脅便將隨之而來。由於經濟體系中的供應力並不及失業數據所反映的大,貨幣和財政刺激措施過剩或會引發通脹。

就此而言,這項挑戰並不是新冠疫情獨有,但要判斷這會否引發另一次重大政策失當仍然言之尚早。這個隱憂顯然不是導致近期金融市場通脹預期上升的原因。疫情後去全球化和供應鏈有可能重組的憂慮亦不應歸咎於此。

不過,我們在追蹤這些風險時會密切關注工資增長和通脹預期的走勢,以判斷兩者與失業率的關係是否有出現變化的跡象。

Keith Wade

施羅德

首席經濟師兼策略師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