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有兩周半就是美國總統大選,巿場也逐漸反映了投資者對後巿的期望。雖然和年初高位相比,恒生指數跌了接近四千點,但是自9月低位恒指亦已經回升了逾一千點,也許反映了投資者期望拜登勝選機會較高,從而令到中美關係回暖。
高位徘徊反映不會加稅
在2017年,特朗普在就任之初就推動了減低公司利得稅,而拜登曾說過當勝選後或會取消減稅。一旦落實,美國企業的盈利當然會下跌。因此,美股仍然在歷史高位徘徊,也許亦反映了美國本地投資者還未考慮到下屆政府會落實加稅。
另一方面,美國不少新能源相關股票就已偷步炒上,似乎反映了投資者認為下屆政府將會投資更多在綠能之上。雖然特朗普在2016年曾承諾會保護煤礦,但實際上,美國產煤在這5年間少了一半,反映煤電已經是夕陽工業。因此,政府能做的不再是補貼新能源,而是提供合適的政策環境,加快新能源的基建速度。
美選舉制度以州為單位
美國總統選舉最複雜的是它的選舉制度以州份為單位,除了極少數的例外,候選人在某州勝出了,就拿下了該州所有的選舉人票。到最後,取得全國超過一半的選舉人票的候選人,就是整場選舉的結果。
每個州份所分到的選舉人票勉強和人口掛鈎,人口最多的加州,就有55票,遠超小州份的基本3票。這個制度的設計原意就是要保障中小州份的聲音,以免人口大州可以靠人口優勢完全主導政治方向。
州內贏一票與一百票沒分別
正因為總統選舉以州份為基本單位,所以在一個州份之內,贏一票和贏一百萬票結果也是一樣。因為每一個州份民情不同,候選人在不同地方的基本支持度有別,因此候選團隊必需平衡每個州的勝算和該州所提供的選舉人票,令選舉工程變成非常複雜的策略遊戲。
己方勝選機會大的州份,只需基本活動;己方沒有勝算的州份,亦不需要浪費時間拉近距離。只有一般都是兩黨的基本支持度相差不遠的搖擺州份,選舉人票數夠多,才會吸引兩黨努力拉票,期望拿下這些選舉人票。
在美國二百餘年歷史之中,出現了5次候選人輸了普選票數,但卻贏了過半數的選舉人票,贏得了整場選舉。今次大選,特朗普在人口最多的加州和第三多的紐約州支持度都很低,在這兩個州份他的支持度一直都只有三成左右。所以他在全國民調長期落後亦非意外。
本屆較以往有更多變數
另外,美國大選的投票率多年來都在49%(1996年)和57%(2008年)之間徘徊。假如兩黨支持者對候選人的熱情有別,較熱情的陣營亦可以靠較高的投票率,改變選舉結果。例如,若甲黨投票率高10%,換成票數就是5%。所以到了選舉這個階段,動員支持者才是最重要。我們香港人最熟識的,也許就是台灣在最後選舉階段,由告急到跪票等種種聲音。美國則流行大推廣告,務求催谷己方的支持者。
股巿的特點是前瞻,因此永遠會在結果出爐之前炒起相關概念股。也是因為如此,所以分析員才會關心股價或指數反映出來的民情。但是這次總統大選比其他屆別更多變數,因此我覺得結果尚難預料。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