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在本周衝上1730美元以上,是2012年以來的新高,距離金價於2011年9月創下的歷史高位1921美元,相差約200美元。其實,金價自2018年已重拾升軌,2018年全年黃金升幅16%,2019年由1400美元升至年中最高的1680美元,也有20%升幅。年初至今,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環球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經歷了怎麼樣的情況,大家非常清楚。金價自年初低位1560美元升至月前的1730美元,升幅接近11%。如果挑戰歷史高位1920美元水平,則全年升幅20%以上。
看好者多行動者少
在疫情對全球經濟及資產價格所造成的影響下,金價的表現可以用一枝獨秀來形容,股市、債市、樓市和商品期貨,幾乎全部下跌。美股三大指數在3月份最為慘烈,跌30%,債市也遭遇了流動性不足的境況,以至有些企業債券的跌幅與股市相若,產生了恐慌性拋售的危機。油價更不用說,俄羅斯與沙地阿拉伯在減產的分歧下,使國際原油價格如懸崖式下跌,5月份的原油期貨合約更出現了歷史性的負37.63美元結算的黑天鵝事件。
看好黃金前景的論述和分析報告如汗牛充棟,當然也有看淡金價的,認為只是虛火,在疫情過後,避險的情緒降溫,資金也會撤出金市,重投傳統資產市場如股市、債市及房地產等。而金價的走勢縱然一直往上,但總是給人拖拖拉拉的感覺,看好金價的人很多,真正行動的卻很少,原因或許是很多投資者難以克服投資黃金的心理障礙。
沒利息收益是藉口
在香港金融市場內,有一耳熟能詳的名句:「十年黃金變爛銅」。在筆者記憶中,應該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流行的,而當時金價每盎斯300美元不到,長時間處於低迷的橫行狀態。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金價由800美元翻倍至2011年的1920美元,在高位整固一年後,金價便滑落至1200美元。此後6年的時間,處於1100美元至1400美元的橫行區間。就在金價橫行的這段時間內,美股帶領全球股市由谷底上升,由於持有黃金沒有利息回報,不像購買債券和股票,可以賺息又賺價,加深了大家對黃金變爛銅的想法。
事實是如果投資者在2016年初以1100美元買入黃金,持有至今天,資本回報達57%。這樣的回報較買入一些藍籌股或穩定收益的債券更高。也較買入5年期的高息內房債收益更高,亦不用提心吊膽,怕有信貸違約的風險。因此,很多人說買黃金沒有利息收益,筆者認為只是一個藉口。
處股債等之對立面
專業的機構投資者與普通市民一樣,黃金從來都不是他們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有的也只是很少一部分,也不會長期持有。因為大多數的財富皆是金融資產,是貨幣、股票、債券、房地產,這些資產的相關性非常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相反,黃金處於它們的對立面。如果看好黃金又付諸實行,那不是與自己的財富作對嗎?所以一般人潛意識會較抗拒買黃金。
今天,全球央行無止境地進行量化寬鬆,規模大幅超越金融海嘯時期,政經局勢料更加不穩。在此情況下,黃金更值得被看好。
【龍觀脈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