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市場的打擊,較我們原先估計嚴重。環球市場過往亦曾經歷過由疫症所帶來的衝擊,但是市場反應之嚴重卻難與今次相比。我們應該如何反思現狀,又應該如何應對目前的市場情況?
果斷反應助降低影響
首先,筆者認為今次危機大可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病毒來襲、實行封城和恐慌蔓延。第一階段是病毒在中國湖北省廣泛擴散,我們當時試圖評估對中國經濟可能會造成的影響。參考以往沙士(SARS)和H1N1豬流感疫情的經驗,我們相信當局的果斷反應有助降低影響。
然而,隨着病毒開始在亞洲、歐洲和美國擴散,令危機進入第二階段,不少國家都處於封城狀態。股市開始反映經濟重創和環球衰退的預期,債券孳息率下跌,而且美元走弱。這些都是好兆頭,反映環球市場在動盪之後仍然如常運作。
聯儲局放水緩和恐慌
最後進入恐慌階段,亦是最可怕的階段。債券孳息率開始回升、股市崩盤,而且美元走強。那時金融市場開始陷入困境,投資者紛紛轉為持有美元。這個階段之所以令人恐懼,正是因為一切資產都被肆意抛售套現,筆者認為企業債券的沽壓更是處於極端程度。但是即使恐慌至此,市場情況還是以最快和最容易的方法平復下來。「假如人們需要無限量的美元供應,那就給他們無限量供應吧!」這是美國聯儲局當時回應市場的做法,市場的恐慌情緒亦隨之而平息下來。
現在,我們又回到試圖評估經濟影響的階段。經濟衝擊會否因地理位置和行業而有所不同呢?由於環球需求疲弱,汽車等行業將會受到影響。供應鏈可能需要遷移,庫存水平亦會增加,少數企業或無法生存,借下巨額債務的企業或無法償還債務,銀行或需要免除脆弱企業的借貸利率,業主亦可能被要求寬免租金,對各行各業的影響就取決於政府的反應。
幸好的是除了印度和印尼有較多限制之外,其他亞洲地區似乎有能力透過貨幣和財政政策支持經濟。作為亞洲的核心,中國已經成為區內金融、經濟,以至是政策穩定性和決定性的中心。中國經濟看來很快會如我們的初步評估一樣,表現相對其他地區強韌。那麼在危機過後,我們應該如何作出市場部署,又應該從哪裏尋求機遇呢?在投資決策上,我們偏好能夠受惠於中國和亞洲從事內需業務的企業。
尋消費板塊入市良機
我們一直偏好消費板塊和本土行業,包括零售業中債務水平較低的公司,以及那些業務與旅遊相關的行業,我們認為只要全世界恢復正常運作,這些行業便能生存下去,並且能夠繼續壯大。另外,我們亦會在奢侈品、餐飲,以及家庭用品行業中,尋求具有良好價值的投資機會。
處身於這樣的時代,投資者除了要對周遭的環境保持慎密的態度,亦應伺機而動。我相信現在不再是恐懼的時候,而是要樂觀地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