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環球經濟增長放緩憂慮,各大央行已經先後減息。而亞洲各國央行亦已作相應準備,預計將維持寬鬆政策。然而,我們認為亞洲固定收益市場仍值得投資者關注。
中國人民銀行近期明確指出,現時並不急於放寬貨幣政策,並傾向改善貨幣政策傳導途徑,以減輕企業融資成本,中國政府亦關注經濟增長情況。鑑於官方就業數據維持穩定,中國政府相信勞工市場具備足夠彈性,能抵消增長放緩帶來的壓力。另外,預計中國將會透過行政和定向措施,循序漸進增強市場信心。
亞洲央行紛紛減息
同時,印尼央行早前分別下調7天逆回購利率、存款和借貸工具利率。當局的議息聲明指出,減息決定是「因應環球經濟放緩而作出的預防措施,以刺激本土經濟增長勢頭」,再者目前通脹低於目標,加上本土金融資產投資回報吸引,均支持當局的決定。聲明繼續表示:「印尼央行將繼續推行寬鬆的政策組合,以配合低預期通脹、外圍持續穩定性及加強經濟增長動力的需要」。
另外,菲律賓央行一如市場普遍預期,下調隔夜逆回購利率25基點至4.00厘。這是目前寬鬆周期(始於5月份)的第三次減息,合共累計減息75基點。增長方面,菲律賓央行對外圍負面因素保持審慎,理由是「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環球經濟增長前景持續疲弱。然而,菲律賓央行表示,「本土開支穩健,加上政策改革取得進展,均可抵消環球不利因素」;我們認為這言論較此前「本土增長前景持續穩健」的評估更為明確。
區域受惠「中國加一」
隨着2019年第四季度出現更多風險事件,十國集團(G10)孳息率下跌,將為亞洲本地債券市場帶來支持。由於經常賬條件理想,加上國內儲蓄增加,大部分市場的本幣債券亦表現堅韌,但印尼明顯例外。
儘管如此,亞洲外滙可能將持續波動,潛在風險事件或會推高美元,例如歐洲央行放寬政策和英國「無協議」脫歐。貿易緊張局勢和去全球化將對環球需求構成壓力,並造成廣泛弱勢,亞洲亦無法獨善其身。
然而,隨着愈來愈多製造商採取「中國加一」的生產模式,亞洲將受惠於進一步的區域化。該模式令中國保留產能,同時帶動中國以外的亞洲市場繼續擴張。
投資者選擇逢低吸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數據顯示,亞洲區內的貿易額增加,明顯反映上述趨勢。在2017年,環球41%海上貿易源自亞洲區,其中61%以本身區內市場為目的地。《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還創造了環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進一步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帶來的預期區內貿易。
雖然宏觀環境仍然利好亞洲債券,但投資者似乎並無高追入市,而選擇審慎逢低吸納。環球貿易前景未明下,美國聯儲局立場溫和,將支持亞洲固定收益資產的強勢,而通脹下跌為亞洲央行放寬貨幣政策締造顯著空間。市場對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信心將繼續成為亞洲地區增長動力的關鍵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