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6日起,中美雙方各自向對方數百億美元商品徵收額外25%關稅後,很快一個月的時間將到,環球經濟受到的實質影響有多大,時間及數據會證明一切。本周美國總統特朗普提議給美國農民120億美元的補貼,以緩解他們首當其衝的損失。而中國人民銀行在周一的常務會議中,也確認貨幣政策轉向寬鬆,協助中國經濟在貿易戰中透一口氣,通過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操作,人民銀行向市場投放5000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
在貿易戰和保護主義的壓力下,金融市場的資產價格大上大落,但總體的波幅仍然是可控的,油價、商品價格及滙率大致保持平穩,唯一較令市場關注的是人民幣滙率。自貿易戰爆發以來,人民幣滙率轉向貶值一方,雖然美元兌人民幣未破7算,但自年初的高位反覆下跌後的人民幣,跌勢未止,最新的離岸人民幣滙率報6.8140,與3月的高點6.26相比,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已跌去8.8%,弱滙率能否增加中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或抵消部分關稅的影響仍是未知之數,可是人民幣貶值對內地居民的購買力卻似乎產生了效果。
內地人在國外消費減
7月是放暑假的旅遊旺季,筆者也趁着女兒放暑假的機會,到意大利及巴黎旅行。過去數年,大約7、8月的時間,筆者到訪歐洲旅行時均深深體會到人民幣的威力,首先是歐洲各大城市都在機場、酒店、購物及旅遊熱點提供中文的標示,更有為數不少的內地及亞洲臉孔的服務員充當銷售及翻譯的工作,所以會有錯覺以為自己是在內地旅遊。
這次有點不一樣,從下機走進羅馬機場那一刻開始,明顯感到內地遊客的數量跟以往有頗大的落差。及至一些意大利境內的旅遊熱點如梵蒂岡、威尼斯,以至米蘭的名店街,普通話的對話少了,在名店內也不復看到遊客拖男帶女地購物,身旁歐美及亞洲其他地區的遊客較多,反觀來自內地的旅行團和自遊行的旅客變少。在米蘭和巴黎的名牌商店內,很多時只有寥寥幾位客人,只有個別兩三個品牌的名店才能保持較可觀的人流。
究竟是大家對經濟前景感到憂慮而減少消費,還是人民幣貶值令錢不好用了的威力大一些,又或者是網上購物真的太方便和更便宜,讓內地消費者不必再親身到海外大量搜購奢侈品。我相信眼見到的景象,也會反映在數據上。
習近平頻頻出訪外地
如今中美貿易戰的勢頭沒有消退的跡象,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頻頻出訪歐洲、中東、非洲等,這些地區與中國經貿往來會否更上一層樓呢?筆者在巴黎一個工作天的早上,在酒店附近步行,時間約是8時半,大部分的商店仍未開門,但有一個辦公大樓的門口排了長長一條人龍,從服飾上判斷,應該是商務的人士,我抬頭一看,原來是辦理中國簽證的地方。
事情繼續演變下去,中美經濟發展可有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