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00年開始,積金局規定凡年滿18歲至未滿65歲的一般僱員﹑臨時僱員以及自僱人士,均須參加強積金計劃。假如由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到65歲退休,強積金供款期長達40年,可謂陪伴我們走過半生。退休後除一筆過提取累算權益外,計劃成員亦可選擇分期提取,那麼強積金隨時會跟着我們一輩子。我們和這個「伴侶」的關係是好是壞,視乎採取什麼態度看待它。如果嫌麻煩和愛理不理,最終受害的會是安享退休生活的預算。既然這關係是避不過、跑不掉,不如好好善待它。
整合賬戶 方便打理
據積金局數字,本港385萬就業人口當中約73%獲強積金計劃保障,截至2018年3月31日,個人賬戶數目更超過552萬個,每名成員平均擁有不止一個個人賬戶。持有多個強積金賬戶容易令管理繁複。因賬目分散和整理需時,久而久之,不少成員都忘記總共有多少個強積金戶口,更不用說每個戶口的基金分布和價值。
其實只需要有受託人名稱﹑計劃名稱及成員編號等基本資料,就可以將個人賬戶整合至心儀的計劃,更易打理。如忘記了持有多少個賬戶,亦可以到積金局網站下載「個人賬戶資料查詢表格」,填妥後連同身分證明文件副本寄回或傳真至積金局,或親身到積金局辦理。亦可以透過積金局設立的網上平台或流動應用程式,利用「個人賬戶電子查詢」(ePA)查詢個人賬戶紀錄。
比較計劃 慎選基金
在云云32個註冊強積金計劃(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要選出合適的計劃除了比較基金選擇數量和種類外,基金表現及收費更為重要。即使是同一類基金,風險程度﹑表現及收費可以大相逕庭。舉例來說,從市場資料顯示,同樣稱為「增長基金」,3年年度化回報高見7.38%,低見3.45%。基金開支比率由最高2.05%,至最低0.95%不等。基金表現和收費高低會直接影響投資的淨回報。在選擇計劃和配置基金前,可參考積金局的基金表現平台,比較強積金基金的風險標記、過往回報以及基金開支比率。如果對基金組合毫無頭緒,可考慮利用專為沒有時間或不懂作出投資選擇的成員而設的預設投資策略(DIS)進行投資。
人生變化 定期檢討
假如你對以上兩個要點依然感到傷腦筋,應尋找強積金持牌人士代勞,並向其諮詢專業意見。選擇了合適的計劃和基金配置後,不應將強積金置之不理。強積金是長線投資,期間我們會經歷不同的人生階段及財務狀況上的變化,所以必須定期檢討投資組合,以確保有關基金切合個人需要,以及風險承受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理想的做法是每半年或一年檢視一次。
管理強積金好比維持一段關係,需要時間和耐性。妥善管理這個伴隨我們走過工作路途和退休的「伴侶」,它會為我們累積財富,成為重要的資產,令退休生活多一份保障。
免責聲明:以上任何數據及內容僅含一般資料,只供讀者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建議或要約。讀者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保/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