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全球採購經理指數上升至53.9,回到22個月高位,美國就業市場持續回暖,通脹率穩步回升,聯儲局官員在2月中開始密集發言,主動引導市場為3月15日公開市場委員會加息作好思想準備。彭博全球利率概率(WIRP)顯示,市場預期3月聯儲局加息概率,從2月下旬約20%急升至現時的98%,於一個多星期內概率翻了差不多4倍。聯儲局主席耶倫在3月3日於芝加哥的演講再度指出,若聯儲局等待太長時間不加息,日後可能導致突然快速加息,危害到金融市場,經濟重新陷入衰退;耶倫表示美國本月加息可能是恰當的,事實上為3月加息作出了清晰的預告。
不過,筆者暫時仍看不到聯儲局大幅加息的需要,以1月份美國PCE核心通脹率(扣除食品和能源)與去年同比上升僅1.7%來看,目前美國通脹水平仍低於聯儲局的2%目標,主要原因是美國勞工成本增長依然受控,滙豐美國經濟師預測美國PCE核心通脹率(扣除食品和能源)今年將維持在1.8%,低於聯儲局的2%目標。我們預期聯儲局今年只會加息兩次,3月加息後9月再加一次,每次均為25個基點,而明年3月會再加息25個基點。
聯儲局將維持漸進式收緊
值得注意的是,耶倫近日的講話一再重申聯儲局將維持「漸進式」加息策略,為何聯儲局要維持審慎的利率政策?理由很簡單,目前美國政府債務負擔處於歷史高峰,若聯儲局大幅加息,將推高國債孳息率,把政府償債成本推高至不可承受水平,可能導致債市大幅震盪;若聯儲局快速加息,會令美元走強,美元升值將打擊出口和經濟復甦,同時導致金融市場整體資金供應收緊,變相加大政策緊縮的力度,因此美元走強將減低聯儲局加快加息的需要。
聯儲局去年12月宣布加息0.25%,僅是十年來的第二次加息,就算今年再加息兩次,到今年底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也只是回到1.0至1.25%水平,加息後的美國利率仍處於歷史性低位。對於有需要對沖利率波動風險的投資者來說,市場上的美元浮息票據或可協助投資者管理利率波動的不明朗因素。
把握周期性復甦機會
筆者預期聯儲局在本月加息後可能引發市場短期調整,加上英國即將啟動與歐盟的「脫歐」談判,歐羅區多個重要選舉陸續舉行,令歐洲市場政治不明朗因素加劇;而美國新政府調整政策的風險,均提醒投資者應採取穩健的投資策略,不宜過度增加投資組合風險,應更具選擇性地挑選投資工具,以應對不明朗市況,穩中求勝。
要把握全球再通脹趨勢帶來的機遇,筆者看好增長前景理想的亞洲股票和債券。在亞洲市場,中國、印度及印尼股票可看高一線,這三個亞洲區內最大的經濟體均是以內需驅動,預期在結構性改革進展理想和財政寬鬆的環境下,今年將錄得亞洲區內最快的每股盈利增幅。
受惠於盈利改善趨勢、美國孳息率及美元回穩、中國增長穩健及商品價格反彈的支持,今年初以來亞洲(升8.7%)及新興市場(升8.0%)的股市已跑贏全球基準(升5.8%),資金重返新興市場的債券和股票基金,使新興市場,包括亞洲的資產表現勝於全球其他地區。亞洲的通脹展望對區內市場的孳息率並未構成巨大的上行壓力,區內的利好因素比美國債券孳息率,更能直接帶動當地市場的股票及債券表現。在亞洲債市中,結構性改革進度良好的市場如印度及印尼,投資展望較為理想。
中國增長改革前景向好
正在北京召開的人大政協會議再次聚焦結構性改革議題,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擴大供給側改革,並加強發展創新科技和環保政策。中國面臨貿易保護主義風險上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維持約6.5%的經濟增長目標,將通過積極財稅政策及基建投資支持增長,政策因素或有利中資股投資氣氛。
剛公布的2月份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和國家統計局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的復甦趨勢一致,分別錄得51.7和51.6,兩者均較1月改善,顯示製造業整體運行連續六個月擴張,2月數字是四年來次高紀錄,這令我們看好中國股市,尤其是能受惠結構性增長及改革的企業,這些公司依賴內需,能夠抵禦環球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和貿易保護主義的衝擊,也受惠於支持結構性改革的政策,從事新經濟行業(包括互聯網、資訊科技、醫療保健、新能源、旅遊、個人消費及教育服務)的企業,將具有更優越的盈利增長前景,可支撐其估值高於市場平均值。
作者為滙豐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策略亞洲區主管,負責為亞洲私人銀行客戶制訂區內各個資產類別的投資策略和主題。她每月為《信報》撰寫專欄評論,逢每月上旬刊出。
註:投資者應注意,新興市場、亞洲和中國股票的投資表現可能極其波動,並且可能因多種直接及間接因素的影響,導致相當波動。這些新興市場的特質可能導致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