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預計歐洲央行將於9月公布進一步減慢其買債計劃的步伐,並在明年1月實施。即使撇除經濟因素不理,但由於受發行和發行人限額標準所規範,我們相信減慢購買國債的步伐幾乎無可避免。根據2016年12月歐洲央行會議紀錄,「另行改變參數,即增加發行和發行人限額,當中的法律含義、溝通挑戰及信譽風險,都令其不再適合成為其中一項供理事會的選擇。」
鑑於強勁的經濟擴張和法律障礙,我們相信理事會未能以大多數(目前只有33%)通過改變發行人和發行限額。我們關注一些特定歐羅體系國家於發行人限額方面的進程,例如我們顯示來自資產購買計劃(APP)的持有量。我們在其他投資組合加入預期的持有量,而這些持有量可來自證券市場計劃(SMP)及個別國家中央銀行(NFA)。
發行人限額使量寬難以擴大
歐洲央行執委科爾就提高發行人及發行限額作出詳細解釋:「提高發行人及發行限額是對政府貨幣融資的保障,而這是我們嚴格禁止的。而且,此舉亦確保市場合適價格的形成。因此,理事會非常不願意更改這些限制。」上述兩項似乎較資本額比重限制更為重要。
我們就每個國家要達到發行人和發行限額所需的時間作出估計。我們按歐洲央行的計劃,把每月600億歐羅的採購額延至年底才實行,並於之後以下列4個不同情況運行:
1. 減少至每月400億歐羅,為期3個月,之後為每月200億歐羅;
2. 減少至每月400億歐羅,為期6個月,之後為每月200億歐羅;
3. 減少至每月400億歐羅;
4. 維持每月600億歐羅購買額度不變。
首個情況假設了資產購買計劃規模減少至每月400億歐羅,為期3個月,此後以每月200億歐羅繼續運作。歐羅體系將持續處於各國發行人限額之下,直至2018年底。首個情況很可能是歐羅體系減少其現有債券購買計劃規模的最快方法,而這亦避免大幅偏離資本額比重。
於首6個月延長量化寬鬆,以每月400億歐羅運作,並以每月200億歐羅運作餘下的3個月,這或令未來9個月出現較慢的下滑風險。只有德國能於2018年7月底前達到發行人限額。
第三個情況顯示歐羅體系於1月減少購買債券至每月僅400億歐羅,並維持於這水平。在此情況下,歐羅體系會於2018年7月底達到德國債券發行人限額,及於10月底達到意大利債券發行人限額;而西班牙及法國債券發行人限額則僅能於年底達到。
若歐羅體系維持現時每月600億歐羅的資產購買計劃規模,則其將於2018年4月底達到德國債券發行人限額。而由於證券市場計劃及個別國家央行持有所屬國家的主權債券,因此意大利及西班牙發行人限額將分別於6月底及8月底達到。
(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