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港股總算「攞尾彩」。恒生指數周五收報17809點,漲幅2.51%,屬兩個多月來最佳;國企指數及科技指數也以久違的強勁升市作結,分別進賬2.63%和3.77%。不過,總結9月份,恒指仍要跌3.1%,是連續第二個月下挫。科指更不濟,9月急滑6.2%。
欠缺北水加上長假期因素,周五港股主板成交金額縮至676.5億元,頗有乾升味道。從技術角度看,港股顯然尚未擺脫反覆探底的頹勢,但有兩項發展值得留意。
首先是內地宏觀經濟好轉。近月來,中央積極出招,極力緩和甚至扭轉經濟失速,儘管政策未算雷霆萬鈞,亦非大水漫灌,某程度確實產生了提振作用。最新公布的個別數據已有改善,使花旗中國經濟驚喜指數自7月份開始見底回升(反映公布數據逐步較市場預期為佳),也意味困擾港股其中一個因素漸呈淡化跡象。
另一關注重點是9月迭創2023年新低的港股估值便宜,帶動企業回購活動突破臨界點。大市疲弱,恒指最新預測市盈率只有8.8倍;很多股份同樣挫至十分低殘,觸發更多公司「趁平吸納」自家股份。
附【圖】所見,當上市公司每月回購宗數達到逾500宗這關鍵水平時,恒指隨後往往會出現一輪(或屬短暫)反撲,2008年10月、2016年1月、2022年9月便是較明顯例子。根據最新資料,9月份港股回購宗數增至752宗,創有紀錄以來第四高,料有助短期市況喘穩以至反彈。
回購宗數激增,代表相關上市公司管理層認為目前股價未能客觀地反映其業務真實價值,故此,當整體回購顯著升溫,亦間接意味港股處極低迷位置,有條件引發較似樣的短期漲勢。以今年6月份為例,回購數字達到632宗,恒指7月份便曾上揚6.2%。
換言之,中國經濟下行有緩和跡象,加上估值偏低,促使企業回購活動攀升至近年高位,相信可利好港股短線表現,10月份或呈一輪反彈行情。
然而,投資者對後市未宜過分憧憬,事關負面因素尚有不少,包括內房違約仍在發酵(中國美元高息債指數續輾轉下滑),將對市場氣氛構成沉重衝擊,令港股難以孕育持久升浪。恒指7月份順利「翻身」,在8月和9月已重拾跌勢,正是前車之鑑。正如本欄之前分析,踏入10月港股波幅恐擴大,作任何部署也應量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