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主題為「砥礪前行 重新出發」,報告中提到逾200項措施,涵蓋土地房屋、教育、就業、中央各部委支持的項目等多方面。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就房屋政策着墨不少,其中提到當局已全數覓得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330公頃土地,可以滿足未來10年,即達到2021/22至2030/31年,約30.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需求,形容造地工作漸具成果。
供應來源主要來自新界西北及新界北,政府指已在北環線鐵路項目沿線附近,即新田、牛潭尾及凹頭,物色合共90公頃,正進行研究。若落實,能提供逾7萬個單位。政府已就港鐵小蠔灣車廠用地上蓋發展制訂分區計劃大綱圖,最新評估可望在中長期提供約2萬個單位,當中約一半會是資助出售房屋單位。
運用合共83億元專項撥款,促成非政府機構於2020-21至2022-23三年內提供1.5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推出先導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酒店或賓館作過渡性房屋用途。
林鄭月娥強調,為了香港的未來,現屆政府不會放棄「明日大嶼願景」的工作,會努力爭取盡快開展有關研究,但承諾在研究過程中,政府會繼續聆聽各方意見,並積極探討創新的融資方案。
她表示,受經濟下行及疫情不明朗等因素影響,過去一段時間,非住宅物業的售價及需求均已顯著回落,認為現時是適當時候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從價印花稅。她又說,會繼續留意非住宅物業的市場情況,在有需要時會再次採取合適措施,以確保市場的平穩發展。
不過,林鄭月娥強調在現時房屋供應緊絀的情況下,住宅物業價格仍處於一般市民難以負擔的水平,政府並無計劃調整住宅物業的各項印花稅安排。
《施政報告》中加入了中央各部委支持的項目,不少篇幅與粵港澳大灣區有關,例如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資助約200間青年初創企業,並為此在「青年發展基金」預留1億元;亦會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在本地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本地大學畢業生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
另外,中央支持深化兩地金融互聯互通,逐步擴大「互聯互通」合資格股票範圍,同意加快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內地科創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條件下納入標的,加快落實「跨境理財通」;中央支持香港國際機場投資入股珠海機場等。
教育方面,港府計劃加強德育、公民和國民教育,並會深化《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同時改革近期引起不少聲音討論的高中通識教育科。另外,社會各界均關注教育局近期註銷兩名教師資格,對此,《施政報告》中提出會強化教師入職、在職及升職前的培訓。
至於在應付新冠疫情方面,林鄭月娥提到,最近中央政府為支持香港確保疫苗供應,同意在有需要時,預留一定數量的內地研發或生產的疫苗供香港市民使用。而市民關心的便利通關安排方面,林鄭稱,中央支持在香港疫情可控的情況下通過「健康碼」互認,逐步有序地讓粵港兩地居民可在無需強制檢疫下跨境往來。
在支持普羅市民方面,《施政報告》提到會延長「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下每月公共交通開支水平由400元放寬至200元的臨時特別措施六個月,亦會延長港鐵八折優惠。
林鄭月娥重申,未來一年,特區政府會加倍努力,嚴控疫情,重振經濟,重整社會秩序,恢復香港的國際聲譽和重建市民對政府的信任,讓香港重新出發。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施政報告》提出200多項新措施是務實進取、與時並進,充分表現出行政長官及政府帶領香港重回正軌的決心;又指報告以大灣區發展為主軸,釐定明確策略發展方向。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則提到,面對疫情以及非常困難的內外政治及經濟環境,政府會堅守審慎理財、「應使則使」原則,確保抗疫工作配備足夠資源之餘,並保留財政實力應付不時之需,維持香港的金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