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重點仍然在房屋及土地政策,包括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放寬首置人士申請按揭的樓價上限、加快以《收回土地條例》收私人地等。
房屋問題在《施政報告》中被形容為是香港社會目前面對最嚴峻的民生問題。林鄭月娥說,房屋問題也是部分民怨的根源,所以從不掉以輕心。她又稱,要讓每一個香港人和他的家人,不再需要為住屋問題費煞思量,都將可以在香港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施政報告》指出,政府將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預留的建設費用會增加至50億元,預計未來3年提供約1萬個單位,以紓緩居住環境惡劣和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的壓力。消息稱,現時政府已覓得10多幅交通配套完善的新界地皮,面積共25公頃,可提供超過8000個單位,每幅地可提供500至2000個單位,較以往市區地提供200個單位大幅增加。
另外,林鄭月娥表示,為協助首次置業人士,會放寬由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提供的按揭保險計劃的樓價上限,首次置業人士可申請最高九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將由現時400萬元提升至800萬元,而可申請最高八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則會由6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後者可以包括自用樓換樓按揭。
政府消息人士稱,放寬按揭保險計劃並非救市措施,也非助長炒賣,樓價變化受好多因素影響,難言單一因素影響樓市,也無法估算措施對樓價的影響。
《施政報告》又提到,會邀請關愛基金於下個財政年度先後發放兩次為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提供的「一次過生活津貼」,並於2020年年底前完成推出恒常現金津貼計劃的研究。房委會亦會研究重建工廈為公營房屋增加供應,至於現有租置屋邨中未出售的4.2萬個單位,房委會會加快出售。
此外,綠置居單位預計明年可以增至約1.2萬個。明年第一季出售安達臣道一幅私人住宅用地,推出第二個「港人首次置業」先導項目,由私人發展商提供約1000個「首置」單位。
《施政報告》同時指出,將運用《收回土地條例》和其他條例收回部分土地作公營房屋發展,包括可能具發展潛力但未納入新發展區或其他發展項目、大部分屬私人擁有的新界棕地,料涉約450公頃,規劃署會優先檢視當中160公頃較接近現有基建設施的棕地發展可行性。
消息人士說,政府以多項因素考慮有關棕地是否具發展潛力,包括棕地群是否鄰近新市鎮及與主要幹道的距離等,又認為棕地群面積至少須2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