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2月20日

中國

【市場觀點】中國加快改革 應對新一年挑戰

今年中國經濟經歷多項挑戰,貿易戰不單令市場情緒受挫,同時為各行各業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中國施政難度在於控制整體宏觀經濟的同時,需繼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展望未來,我們相信挑戰將持續至明年,加快稅務改革及國企改革將會是明年的政策重點。

稅務改革支援企業

內地政府資產負債情況穩健,我們認為中國尚有空間進行減稅,特別是增值稅方面。中國是全球稅率最高的經濟體之一,境內企業繳納的稅款相當於其利潤的67%,遠高於發達市場及發展中市場的企業。當局已於今年加快推行全面稅務改革,於10月宣布上調所得稅免稅額及專項附加扣除額,預計明年將推出更多稅務新措施,包括承諾進一步改革增值稅,務求簡化稅收制度並加大減稅力度。

私營企業將會獲得額外支持。私營企業在中國提供86%的就業崗位及70%的投資,但僅佔企業債務總額的30%,故並非國策「去槓桿化」的目標所在。儘管如此,整體信貸條件收緊勢必對私營企業造成衝擊。為紓緩影響,政府已提出為私營部門進一步減稅等多項方案,重振企業信心。

引入「競爭中立」新概念

由於今年貿易戰加劇,超出大多數人的預期,除了以稅改等紓緩負面影響外,決策者紛紛尋求方法,解決貿易國之間的分歧。貿易失衡引發熱議,而引伸的產業發展差異分歧更大,故「競爭中立」的概念應運而生。「競爭中立」是由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經合組織)提出的一項理念,旨在借鑑澳洲、法國等同樣設有國有企業的發達經濟體的經驗,為政策制定提供指引。該理念指出,原則上公營企業不得僅憑其公有制屬性而較私營部門享有競爭優勢。

隨着北京方面已達成共識,採納「競爭中立」作為未來國企改革的方針,中國可運用該框架,重塑國企的公有制屬性,以此平衡國企較私營競爭對手可能享有的競爭優勢。新框架將有助中國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金管理,以及國企逐步退出競爭行業等方面取得突破。

此外,「競爭中立」有助緩解貿易衝突。貿易衝突是損害中國長遠發展的主要風險,近期歐美、日本等主要貿易夥伴指中國向國企提供不公平的政府支援,「競爭中立」框架正好解答這些貿易夥伴共同關注的問題。

減稅有助緩解增長放緩的衝擊,而引入 「競爭中立」的指導原則,可加快國企及產業的政策改革。我們相信,加速兩項改革並配合其他政策工具,中國可建構創新經濟體系,從而應對新一年挑戰。

 

作者為滙豐經濟研究亞洲區聯席主管兼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