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3月24日

John Rekenthaler ETF

策略性啤打提供可信承諾

貝萊德(Blackrock)兩名有博士銜頭的投資專家──Ronald Kahn和Michael Lemmon,最近撰寫了一篇預測策略性啤打基金(透過系統挑選具有特定因子或啤打的證券)可以持續獲得成功的文章。舉例說,一隻只會買入低波動性股票,或只會持有低價格比率或短期價格勢頭高企的股票基金,都可屬於策略性啤打基金。

作為推出策略性啤打基金的公司之一,貝萊德預測策略性啤打發展前景樂觀合理不過。然而,撇開文章主旨與作者的利益衝突,我認為他們的展望是正確的。策略性啤打能在過去數年累積超過3000億美元資產,絕對有其道理。

預視市場需求而創造

兩名作者發現,策略性啤打的存在並非源自市場需求,相反,它是由預視到市場需求的基金公司創造。基金公司形容這種「破壞性創新」,是「源自我們預視客戶應該如何投資──即使他們仍沒意識到那改變的需要。」一如個人電腦和指數投資,策略性啤打為人帶來他們本來沒有需求,亦不相信自己需要的投資選擇。

不過,上述論點並不足以令我信服。的確,在基金公司推出指數基金或策略性啤打以前,只有很少投資者對此類基金有需求。但這描述也適用於基金業史上許多失敗的產品,如130/30基金,或是短期多市場收益基金(short-term multimarket income fund,25年前的悲劇)。同樣地,投資者從沒要求市場創造包含阿根廷和墨西哥債務的「美國政府」債券型基金。以上種種「創新」的結果,就是令投資者蝕錢。

費用更低預測性更高

雖然我不認同作者把策略性啤打聯繫到創新理論,但我同意他們指出,策略性啤打能為投資者帶來真正的好處。在策略性啤打出現以前,那些希望投資於「市場」(即市值加權指數)以外的投資者,就只能買入主動式管理基金。而這帶來兩個缺點:主動式基金的費用遠高於指數基金,其相對表現亦難以預測。

策略性啤打的出現解決這兩個問題。策略性啤打的平均每年費用為0.40%,費用比率遠低於最便宜的主動式管理產品(Vanguard例外)。(不過,我認為對於任何機械式策略來說,40個基點也是太高。隨着策略性啤打市場更成熟,我希望這數字會顯著下跌。)另外,它們很少為投資者帶來驚喜。一如傳統的指數基金,策略性啤打基金的表現往往符合投資者預期。當其追蹤的因素表現良好,基金就會表現良好,反之亦然。

基於其相對穩定的可預測性,即使在蝕錢的時候,策略性啤打基金亦鮮有被指責。基金表現欠佳,是因為市場或因子的表現欠佳,與基金管理無尤。這亦令到策略性啤打的聲譽明顯較主動型基金好。按作者的話,策略性啤打改變「投資者和管理者之間的責任分工。投資者可以開除一個長期表現跑輸市值加權指數的主動經理,因為投資者的責任是聘用基金經理,而基金經理的責任是跑贏基準。但如果策略性啤打基金已如承諾提供有關因子的回報,只是由於因子本身表現欠佳而導致基金表現欠佳,投資者便不應該解僱策略性啤打基金的經理。因為選擇投資該因子的是投資者本人,而非基金經理。」

不會責難基金管理人

不過,以上的描述可能稍微偏離現實。雖然,從邏輯上,一個投資者不應在策略性啤打表現欠佳時開除那基金經理──畢竟有關投資純粹是投資者本身的決策,但現實中,投資者卻很可能選擇逃離。我們可以從交易所買賣產品的資金流向看到,投資者往往不合邏輯地高追低賣。但作者的主要觀點還是成立的,策略性啤打投資者蝕錢時多半會認為虧欠他們的是因子,而不是基金公司。

兩位作者又問道:「我們怎樣知道,聰明啤打的下場不會像過去的130/30策略、可轉移阿爾法策略(portable alpha)或其他曾流行一時的創新投資?」他們的理由是,策略性啤打與其他創新產品不同,它們的賣點是「費用和包裝,而不是做一些投資者前所未見的事。」

承諾投資者可行目標

作者的論點似乎是策略性啤打是以更好的方式提供傳統投資,而其他例子則是完全創新的投資。這是事實,但我認為這不是問題的核心。我認為策略性啤打與上述基金的最大分別,是其他基金依賴阿爾法回報,不只是可轉移阿爾法和130/30基金,還有市場中性(market-neutral)、長短倉持股策略(long-short equity)和無限制債券(unconstrained bonds)策略亦一樣。如果這些產品是指數結構產品,其吸引力便蕩然無存。這些基金的價值來自基金經理的證券選擇能力。

以不同組別基金整體而言,扣除費用後仍能獲得正面阿爾法回報的基金有多常見?毫不常見。那些創新基金向投資者承諾其基金經理都有能人所不能的能力,結果當然是一次又一次讓投資者失望,然後無法挽留他們的資產。這些基金以不可能達到的目標為目標。相反,策略性啤打向投資者承諾的,是可行的目標。

正如我在上周的文章提到,即使是市場有效理論的信徒,亦很難避免試圖「戰勝市場」的誘惑。策略性啤打正好滿足有關慾望。是否大部分啤打都會獲得成功?是否所有啤打也如此聰明?我不知道。我不懂預測投資結果,但我相信它們的銷售潛力。策略性啤打基金市場只是剛剛開始成長。

 

作者為Morningstar研究部副主席John Rekenthaler

John Rekenthaler

Morningstar

研究部副總裁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