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對更多行業收緊監管的消息接踵而至,加上預期《反外國制裁法》將由香港透過本地立法實施,恒指周五早段曾插水734點,見今年新低24581點。在人大常委會會議押後表決把《反外國制裁法》納入《基本法》附件三之後,港股略為反彈,惟最終仍挫466點,報24849點,以2月17日收市高位31084點計算,半年累挫6235點或20.06%,正式步入技術熊市。
恒指過去一星期共瀉1542點,以點數計是今年2月以來最差;按周回落5.84%,屬2020年3月新冠肺炎爆發引致崩盤後最傷,為近10年十大跌市之一。
大市主要由科技股領跌,恒生科技指數在2月觸頂後不足一個月已「見熊」,且一浪低於一浪,周五錄得去年7月登場迄今首度「七連陰」,失守6000點關,以5895點收市,按周勁挫10.5%。
附【圖】所示,近10年間,恒指共有4次於短時間內下滑20%步入技術熊市(不計今次),當前的弱勢一般不會立刻結束,持續探底的可能性較高。此外,按往績,恒指「見熊」時,成份股企穩250天線上的百分比普遍大幅低於50%,而目前卻達47%,未來若如以往般有更多藍籌跌穿「牛熊線」,將進一步推冧恒指。
港股會繼續沉淪抑或有轉圜餘地,關鍵始終是看內地監管風暴的發展。中央對不同行業的規管愈來愈嚴,《人民日報》最新發表題為「有效保障互聯網處方用藥安全」的文章指出,處方用藥具特殊性,必須嚴格保障其安全,包括網上處方來源是否可靠、質量能否得到保證,惹來市場擔心醫藥互聯網平台行業可能成為下一個收緊監管的目標,阿里健康(00241)、平安好醫生(01833)與京東健康(06618)周五皆急滑逾13%,屬科指「破底」的三大元兇,同時致使醫療保健板塊明顯跑輸大市。
另一方面,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個人信息保護法》,訂明多項規管,涉及以自動化方式向個人進行訊息傳送、商業營銷;處理生物識別、醫療健康、金融賬戶、行蹤軌跡等敏感個人資料,分析預期今年11月1日實施後,將打擊相關行業營運,連一直受惠國策的電動車產業亦牽涉到收集用戶訊息,車股也被波及要捱沽。
監管風暴究竟還會吹襲多少行業,要拭目以待,如以科指在3月8日進入技術熊市起計,按信報EJFQ分類25個板塊中至今仍有20個表現略勝恒指,當更多行業成為新目標,促使資金持續撤走,勢必增添大市(及指數)沽壓。
港股長中短線市寬、強弱勢股指數都顯示市況積弱,恒指更跌穿最近一次升浪回調61.8%的位置,下一個較有力支持位相信是黃金比率78.6%的23300點。以單周急瀉約6%計,短期或會反彈,惟幅度不宜期望太高。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