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零售表現連跌19個月,無止瀉跡象,惟在憂患之中,仍可看到一絲轉機。政府周三公布的8月零售業銷貨值按年再縮13.1%,雖較7月時挫23.1%大幅收窄,但這主要因為去年同期零售已勁跌22.9%,令比較基數大為降低所致。不過,若按年跌幅持續收窄,便預示着零售表現逐步見底。展望未來,旅遊相關消費需求暫難逆轉,要支撐消費得靠港人自己,如有能力的都願意多花一些錢,商界也趁疫情緩和多做推廣促銷,相信可以守住基本盤,甚至能提振疲弱的經濟。
8月份零售銷貨值僅稍高於255億元,低於7月的264億元,不論金額還是貨量皆倒退到差不多10年前,即大概是環球金融海嘯之後,當然並非好消息。這現象其實不令人意外,因應第三波疫潮,香港在8月處於防疫措施高度收緊階段,市民無心亦無機會使錢。可是,以這水平而言,相當於撇清了過去一段長時間,訪港旅客特別是內地客來港購物消費的影響,回到主要依靠本土消費為主的時候,即是所謂的基本盤,與市道繁榮時相比自然差很遠,卻是可着力再出發的基礎。
隨着疫情大致受控,本地感染個案近日已回落至零星水平,周三有8宗確診,僅一宗屬本地感染,政府已逐步放寬各項社交距離限制,零售市道出現回暖跡象,街頭、商場、食肆開始人頭湧湧。一方面,市民的消費需求,早前因防疫需要而被暫時壓抑下來,當限制放寬便會重新釋放。而更可喜的是,其中不乏享樂式消費,例如周四開始的一連四天,以「留守假期」(staycation)替代外遊大受歡迎,據悉離島度假屋預約普遍爆滿,高價的五星級酒店預訂亦見旺場。
那麼,要如何把這股勢頭延續下去?首先,當然是不可讓疫情再出現反彈,否則,防疫措施重新收緊,所有暖意都會成為泡影。若零售市道如願已在8、9月見底,10月應是一個好開始,商界不妨把握機會。回看6月,即在上一波疫情受控後,旅遊發展局曾推出「旅遊‧就在香港」的全城優惠促銷活動,可惜未竟全功。現在正好再接再厲,以不同消費主題,業界配合提供優惠,營造良好氛圍。
經過大半年衝擊,固然有不少行業受重創,同時亦有眾多行業生意能維持,甚至有增長,換言之,一部分市民的消費力未有大幅削弱,更可能不減反增,應有餘力多花一點錢,多買幾件衫,多購置一些耐用品。畢竟大家同坐一條船,任由經濟繼續下沉,最終亦會人人受累。
還有,港府在7月時向每名合資格市民派發了一萬元,涉及700億元公帑,卻生不逢時,現在正是重新派上用場的時候,當然,經濟仍衰退,市民或許想多留一點錢傍身,但既然這筆是額外之財,即使用一半,甚至四分之一,也是以百億元計,對零售業肯定大有裨益。港人現時可以做的是助人助己,能多一點消費,對自己對經濟都是一種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