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表示,以今時今日的資源和現行的收購補償機制,透過重建來處理樓宇及舊區老化,既不足夠,亦不徹底。一直強調要衡量市區更新的成效,關鍵在做好樓宇復修,延長樓宇壽命,才能減低重建壓力,將資源投放在更新舊區整體的已建設環境。
他指出,市建局在2020年6月開始,集中管理所有由政府推行的樓宇復修資助計劃,所涉及的5項資助計劃,當中4項便是針對公用地方不同部分的維修工程。截至上月底,這4項針對公用地方維修的資助計劃,已經審批超過5000申請個案,當中已批出的維修工程合約所涉及的資助總額達到8.2億元。
市建局亦從香港房屋協會接手推行優化了的「有需要人士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為全港有需要自住業主提供財政資助,以維修保養他們的單位,整體提升樓宇公用和私人地方的安全水平和宜居度。這項計劃推出至今大約兩年,截至上月,已批出超過6000宗申請個案,涉及約2.5億元的資助津貼,大約六成的資助金額用於單位室內的工程,而大部分均屬於與改善單位室內裝備有關。
該計劃申請人資格除了涵蓋年滿60歲及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的長者,亦擴展至領取綜援及傷殘津貼的自住業主。每名合資格業主可獲上限8萬元的津貼,除了可用於自住單位的維修工程,亦可以補貼大廈公用地方維修工程所需分擔的工程費用。
韋志成強調,重建並非改善居住環境的僅有出路,推動業主進行樓宇復修工作,亦非常重要。未來希望社會各界更積極向不同樓宇類別和樓齡的大廈業主,推廣定期檢查和保養,以至預測性維修的概念,並制定相關執行機制,這才是從根源解決樓宇及城市環境「雙老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