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港府撤銷樓市辣招,金管局暫停壓力測試。暫停壓測後,雖然會令同等收入的按揭申請人可借取更高的樓按金額,但預期不會令銀行體系的風險明顯增加。
在上周三港府撤銷三種辣稅的同日,金管局亦宣布暫停壓力測試、並調高1500萬元以上住宅物業按揭成數。官方釋放出支持樓價的訊號,市場亦立即有良好反應,周末日兩天一手成交逾400宗,創30星期新高。市場估計3月一手成交量可回升至1500宗水平。
不過,也有人憂慮,在撤辣的同時,暫停壓測,會不會增加銀行風險。過去十多年,銀行按揭的拖欠比率一直維持在0.1%以下的極低水平,市場歸功於壓力測試的推行,令利率偏低時借款人可借取的按揭額受限,當利率上升時,也有更多的緩衝的空間。
過去壓測發揮了控制風險的效果,現時暫停壓測,也不表示借款人會「借到盡」,長遠令銀行按揭業務風險上升。
首先,現時利率環境與壓測推出之初完全不同。2010年首次推出壓力測試時,一個月拆息低見0.23厘,新批按揭利率曾低至H加0.7厘以下,即新造按息曾低於1厘。如果按息回升至金融危機前的水平(2006、07年約5厘),在低息時借入的按揭,每月供款將大幅上升。當年推出壓測,人為壓低按揭金額有充分理據。
不過,現時美國通脹放緩,聯儲局預計未來2、3年美息都將下跌,短期內出現「利率急升,令借款人難以負擔」的風險有限。
其次,在不同環境下,壓力測試對壓低借款額、為借款人預留「加息緩衝」的效果都不同。金管局在2010年首次推出壓測時,計算壓測對可借入樓按的壓縮幅度,最高可達22%,由無壓測年代可借家庭月入的最高157倍樓按,壓抑至122倍。而在現時新批按息約4.125厘的環境下,如以「按息加2厘,供款不逾月入60%」的壓測標準計,可借最高按揭金額為月入98.7倍,暫停壓測後,可借金額上升至月入約103倍,增幅只有4.5%(換一個方式,在暫停之前,最後一個版本的壓力測試,對壓縮借款人借款額度的效果約4.2%)。現時放寬按揭,同等收入借款人只多借4至5個月的收入,帶來的附加風險有限。
最後,金管局在暫停壓測之時,對第二套房的按揭成數、多重按揭申請人的供款與收入比率仍有較嚴格限制;加上銀行由正面信貸資料庫都會看到按揭申請人是否有其他按揭負擔,「大好友」即使全面看好後市,其可動用的按揭槓桿仍然受限。
綜合而言,現階段暫停按揭壓力測試,尤其是投資者的按揭槓桿受限的情況下,應該不會為銀行體系及借款人帶來太多額外風險。而在低失業率的環境下,預期年內按揭拖欠比率也沒有惡化的空間。
葉敬誠
宏亞按證助理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