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4年2月26日 專家評論

內房不穩的全球性蝴蝶效應

近期由於市埸和政策不斷改變,使得內地住宅樓市面臨多方挑戰和憂慮,引起內地以至全球各地廣泛關注。

內地住宅樓市的前景,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和挑戰。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各地開發商長期的粗獷性發展,造成嚴重的供過於求。改革開放初期,由於基數極低,每年經濟增長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向上,造成廣大人民對各種商品的渴求,而居住房屋就是我們傳統上最受追捧的資產。之後由於各式各樣的歷史問題,從而產生的各類政策,引致貨幣供應大量增加,政策上的量化寬鬆,造成市場巨額借貸量,而這些各式各樣的貸款,就大量進入房地產市場,最後造成一個龐大的泡沫。

近幾年全球經濟低迷;加上各類國與國的政治問題與制裁,都做成中國持續發展的窒礙,從而引致金融風險。為防控金融危機,內地近年持續收緊財金政策,其中尤其針對房地產業。而內地規範不太完善的房地產市場,在銀根收緊之下大受打擊,先是樓房銷售不斷下跌,發展商資金回籠有阻滯;其後惡性循環下,引致整個市場充斥貸款違約的擔憂;而最近恒大的正式清盤更將問題的嚴重性推至頂峰。

中央政府為了防止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崩潰,推出保交房的「白名單」政策。據大陸住房城鄉建設部和金融監管總局的要求,大陸全國已有上百個城市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支持房地產項目的合理融資需求。在此一機制協調下,不少城市都已提出首批房地產項目融資「白名單」,並向各家銀行進行推送。銀行對符合條件的項目,都採取簡化流程,擴大授權,建立綠色通道等措施,加快審批,確保融資盡快落地,以保證項目能夠完成,依期交付住房。

去年,中國內地住宅樓市交投大幅萎縮,住宅銷售面積和金額均跌,二手房樓價更加下跌不少。雖然開發商已經持續減少購入新的發展地皮,但已經進入開發階段的項目,十分龐大,在確保交樓的要求下,住房的總存量仍然在不斷增加。

雖然中央已經在近幾個月推出不同的財金與房地產管控政策,期望紓緩房地產業的危機,以使達致安全降落的結果。不過,就算是樂觀的考慮整個發展,已經形成的泡沫,仍然需要時間慢慢消化。全國大大小小的發展商,現時庫存量相對十分龐大,住宅樓宇短期內是不太可能改變嚴重供過於求的狀況。

蝴蝶效應,大陸房地產市場的動態不僅對國內經濟產生影響,還波及海外市場。內地房企銷售不景氣,資金大量短缺,在面對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和債務危機等壓力,許多大陸房企紛紛收縮業務範圍,以籌集資金應對挑戰。一些大型房地產企業,在之前多年財大氣粗的年代,在海外各地購入大量資產,現時更考慮不惜賤價出售,以求得到現金回籠解決燃眉之急。

根據外國傳媒報道,總部位於廣州的奧園集團旗下子公司,正在執行60億美元的債務重整計劃。更在去年底以低於2021年購入價約45%的價格出售加拿大多倫多的一塊地皮;另外大陸龍頭房企之一的碧桂園,最近也以大約1.57億美元價位,拋售位於澳洲悉尼附近的一個地產開發項目,暫時退出澳洲。之後不久,碧桂園又把在英國東倫敦一處價值4.5億英鎊的地產開發案掛牌出售。

這些舉措引發廣泛市場的不安,擔心內地房地產市場的問題會對海外市場產生不利影響。房企出售海外優質資產,有可能對當地經濟做成一個衝擊,尤其是那些大量依賴中國投資的國家和地區。房企的出售行為可能導致海外市場的房地產投資減少,進而影響當地房地產價格和市場穩定性。

現時科技發達;加上多年全球化的推動,全球經濟基本上連為一體,任何一個龐大經濟體系的大幅變動,一定會引發各樣連鎖反應,從而為各地不同的經濟體系帶來不可預測的震盪。筆者期望內地近期略為放鬆的政策能夠持續,並再加上各樣激勵措施,最終能夠將房地產這個龐大產業慢慢引入正常的軌道,與國家其他的科技產業、製造產業等一齊共同繁榮發展。

還幸近年中國雖然內外需求不足,社會預期也有待改善,但中國經濟仍然持續增長,去年經濟轉型升級態勢明顯。其中科創推動中國製造業快步升級。例如中國汽車產業顯著擴張;有分析指,現時汽車產業佔全國GDP的10%左右,已經高於房地產的6.8%,是拉動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按此趨勢發展,「先立後破」,隨着製造業進一步擴張,未來房地產業對中國國民經濟的佔比和影響會削弱,為可能的「新房改」提供了環境。

儘管存在青年人就業難的問題,社會對收入增長卻還是有信心的。如此一來,樓市成交雖然偏低,樓價受壓,但成交價卻仍堅挺。或者供過於求現象一時也難以改變,樓市依然是中國經濟運行的風險點之一,但樓市風險外溢可能性仍然較低。

總的來說,內地住宅樓市面臨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需要政府、房企和市場共同努力應對。政府需加強監管和引導,避免樓市泡沫和債務風險進一步擴大。房企需謹慎應對市場變化,積極調整業務布局,降低風險。市場則需要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風和投機行為。只有通過各方的努力,才能實現內地住宅樓市的穩定和健康發展。

余錦雄
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